郭道晖:切实纠正违宪行为

现在反复讲要全面依法治国,而且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提法很新,也很好。倘若能够落实的话,那中国的法治就大有希望。

责任编辑:苏永通 温翠玲

2018年6月25日,郭道晖先生接受本报专访。他目前正在整理自己的文集。(南方周末记者 贺佳雯/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19日《南方周末》)

现在反复讲要全面依法治国,而且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提法很新,也很好。倘若能够落实的话,那中国的法治就大有希望。

九十高龄的郭道晖先生,如今一人住在北京昌平的一家疗养院里。他说自己虽身处“斗室”,但仍心系国家的法治进程。

2018年6月25日,南方周末记者午后登门拜访时,老人正对着电脑,梳理《郭道晖法学文选》的目录。密密麻麻的文件夹按年限、主题划分,装载着他四十余年的法学思考和九十年的人生领悟。

作为“法治三老”中的最年长者,郭道晖属于半路改行: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后留校讲授哲学和研究美学;1979年4月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工作,自此“遁入法门”。那年他51岁。

1987年8月,郭道晖调任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两年后离休,被聘为《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其间,他率先在《中国法学》上组织开展人权法学和权利问题大讨论,首创“权利推定”和“社会权力”新理论,提出将通行的“法制”改为“法治”,又进一步提出将“法治”提升为“依宪治国”。

他的上述思想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祖先爷”。郭道晖出生于湖南湘阴,伯曾祖父郭嵩焘是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主张学习国外的制度和技术;祖母曾氏早年留日,思想开明。从他的父亲一代开始,都走上了“学工救国”道路。而抗日逃难的经历,使得年轻的郭道晖三兄弟“不约而同”全部加入了中共地下党。

郭道晖的特别身份还有,他是朱镕基的中学和大学同学、入盟(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新青联)和入党介绍人。翻开朱镕基赠送给他的2016年家庭聚会相册,他口中念叨:“镕基为人很念旧,又敢言。”

没有正确思想怎么能立法

南方周末:您在清华学的是电机,教的是哲学,年过半百转行从事法律工作。为什么有这样的转折?

郭道晖:当时(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法制委员会(1983年改称法制工作委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