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斌透露碧桂园新战略:提质控速、行稳致远

8月21日,碧桂园在港披露了中报业绩:合同销售额同比增长42.8%,完成去年全年销售额的74.9%,继2017年跃居行业第一后继续保持领先;毛利润、净利润各上涨104.6%、94.9%,股东应占利润、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基本每股盈利均大幅度跃升,净经营性现金流继2016、2017年后再度为正,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之一。

业绩发布会期间,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说,“我们正在重新审视本公司的管理系统,为了立基百年,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追根溯源地全面提升本公司管理水平。”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公司将逐步进入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提质控速”新阶段。“提质控速是保证碧桂园有质量的发展,宁可发展的慢一点,也要发展的稳一点,进入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近几年,碧桂园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仅仅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1000亿元到5000亿元的增长,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高盛研报称,在公司当前成长的关键阶段,相信近期负面舆论能够成为碧桂园持续改善运营及产品标准的推动力。公司已经宣布采取措施,进一步减少未来执行风险,相信公司会克服短期挑战,并且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反思

对于中国的基建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遍地开花的工程项目带来了巨大增长,但在一路狂奔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一直都是个顽疾,从未得到过彻底根治。

作为一家地产企业,碧桂园也不能例外,对于这家规模位居中国第一、有着2000多个项目同时开工的庞然大物来说,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对于创始人杨国强来说,事故带来的冲击可能比任何人都来得更加深刻,因为从企业诞生的那一天,他就把“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写在自己的大门上,要求碧桂园做一个阳光企业。

在外人看来,这也许只是一家地产企业的品牌策略,是刻意营造的道德光环。但对于杨国强来说,这样的口号却是真诚而朴素的,他底层出身、草莽起家,深知不断发展的根本就是要“对人好,对社会好”。他视这些自己用数十年营商经历摸索而得的价值观为企业的生命线。

所以,杨国强说自己很痛心,在他看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是内部出现了背离公司价值观的人,在内部高管会上他大发雷霆:“一切因管理松懈而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相关责任人都要严惩,背离公司价值观的人,我们不应该与他同行。”

“四十年前,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曾经艰难困苦的建筑工人生涯浮上心头,对于那些死伤者和他们的家人,底层农民工出身的杨国强,可能比他手下一众高学历的高管团队更能感同身受。

“假如碧桂园不是一个对人好对社会好的企业,那我们的奋斗有什么意义?做这个企业有什么意义?我们要做百年企业,只有做好安全质量保障,才能行稳致远。”杨国强说。

 

重构

莫斌指出,正在重新审视公司的管理系统,并深刻认识到,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要把企业的安全文化建立起来,让所有人都有安全优先的意识。”

但精神层面的反思如果不能转化为制度的建构和优化,依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碧桂园显然已意识到了这一点。莫斌在这次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公布了外部监督与内部管控相结合的安全质量强化方案。

从内部管控来看,一方面是针对事故进行全面停工整顿、区域交叉巡检以及针对恶劣天气防范等重点问题的专项整改,另一方面是常态化管控,包括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周至少一次工地安全巡查、激励机制与安全质量强相关、加强合作施工单位管理、加强工程监理、严控原材料等。

诸多常态化管控措施中的关键一条是激励机制与安全质量强相关,并且一票否决。莫斌进一步解释说,“最终可以拿多少,要全部交楼才知道。一旦过程中出现质量和安全的问题,没有拿到的肯定没有了,以前拿到的还要退回来,这就是一票否决。”

此外,作为开发商,要做好安全和质量管控,最根本的还是要选择好的施工合作伙伴。在施工合作方的管理上,碧桂园提出要在合同条款中进一步明确承包人需在确保安全质量的条件下履行合同。如果项目的工程施工指令存在安全质量方面的隐患,施工企业可以拒绝执行,并上报集团总部。

而从外部监督来看,一是全天候工地开放,定期邀请业主、媒体参观在建项目工地,展示施工过程,接受监督并倒逼工程质量的提高;二是实际交付前邀请业主进行预验收,从业主视角出发检验瑕疵并迅速整改,真正实现完美交楼。

 

未来

对于建筑行业来讲,根本性地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最终依靠的只能是科技的力量。这场由安全事故引发的舆论危机,也让碧桂园不断投入巨资研发的SSGF高质量建造体系,再一次得到了空前重视。

与一般装配式工法不同,SSGF致力于打造一套“空中装配工厂”,以标准化的机械生产彻底替代手工劳动,真正实现建筑工业化,目前已逐步发展成独具特色、引领行业的工业化建造体系。据碧桂园集团新体系推进团队组长、筑梦公司总经理孙军介绍,SSGF创新和研发方面有600人的团队,投入研发费用达20多亿元。

莫斌称,目前碧桂园共有400多个项目正在实施SSGF,预计今年底将达到600个项目,明年将超过1200个项目,后年会全覆盖所有项目。

另一个被寄予希望的选择是人工智能。未来能否以机器人代替人力从事建筑施工的危险环节,以AI之力为建筑、地产行业赋能?

今年7月,碧桂园进军机器人领域,围绕地产主业进行高科技业务布局。据介绍,碧桂园计划在广东顺德打造10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预计2023年建成,将搭建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与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莫斌在发布会上表示,碧桂园进军机器人领域,将围绕地产主业进行布局。机器人业务研发方向包括烹饪、看护等服务型机器人,建筑、装修等特种机器人,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自动引导运输车,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统等。

碧桂园中期业绩发布后,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三大顶级投行均发布了正面评价观点。高盛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25.5元。摩根士丹利评级“增持”,予以目标价19.2元。摩根大通称,碧桂园中期业绩表现料可提振市场部分信心,指其强劲毛利、执行能力及合约销售将成未来市场重估的重要指标。

21日下午,碧桂园股价迅速呈现直线拉升,截至收盘,碧桂园股价上涨7.94%至12.24港元,成为当日香港内房股中的最大亮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