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的温暖

中国人不喜欢谈“老”,“老”意味着“死”。但“老”又并非“死”,甚至往往“老”而不“死”

责任编辑:朱又可

天黑亮灯;人老了,哪里又有那道光?(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9月13日《南方周末》)

作家周大新谈到长篇小说新作《天黑得很慢》时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他从一栋四层楼的楼下走过,正好看见一位拄拐杖的老奶奶,提着两个洋葱头,喘着粗气,望定单元门,脸上露着畏惧。她对他说,这两个葱头太重了,怕自己提不上去。他上前提上洋葱头,小跑上去放到她家门口。下楼时,他看到老奶奶还拄着拐杖吃力地爬楼梯。

我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电影《两生花》里看到过最心痛的一幕几乎就是这样一幅情景——电影24分31秒处,窗外路上略有积水,一个拎着两包东西的老妇人步履蹒跚地走着。她把重物放下又拿起的动作,在镜头中停顿了足足7秒。当女主人公维罗尼卡推开窗,大声说“夫人,让我过去帮你”时,老人却默然地走开了。1小时02分时,老妇人的形象再度出现在窗外,这次维罗尼卡用了10秒注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