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学哪时代之画,总要归纳到现代来” 广东美术百年的传统与惟新

高奇峰也在一篇文章中立场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我以为画学不是一件死物,而是一件有生命能变化的东西。每一时代自有一时代之精神的特质和经验……”

责任编辑: 邢人俨

1934年4月,岭南画派画家高剑父在江苏南京举办个人画展,高剑父与各界名流合影。前排左起:汪亚尘、杨缦华、高剑父、荣君立、徐悲鸿;后排左起:陈树人、许士麒、王祺、褚民谊。(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9月13日《南方周末》)

高奇峰也在一篇文章中立场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我以为画学不是一件死物,而是一件有生命能变化的东西。每一时代自有一时代之精神的特质和经验……”

作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连续几年申请筹办关于广东美术百年的展览,由于规模庞大、所需成本与工作量众多,直到2017年,“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得以开展。他最早申请是在2012年,想借辛亥革命百年的契机。近代广东美术的百年历史始于辛亥革命前后。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西方绘画最早由利玛窦等传教士传入中国,利玛窦从澳门进入肇庆、韶关,然后北上。广东新会博物馆的明代木板油画《木美人》,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油画实物。18至19世纪,广州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外销艺术商品的制作基地,并催生出一个多达25万人的艺术品制造营销行业。

“虽非政治文化中心,但地缘文化似乎更有利于某种精神气质的养育发展。在学术上,明清时代,广东的心学、朴学成就令人刮目相看。进入近代,就更不用说,撬动旧帝国根基的几次冲击波的发源地都是广东。”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伟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主题是“其命惟新”,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中的“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意为“使命在革新”。许钦松认为,这个词体现了广东美术的历史担当。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17年7月,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8月回到广东美术馆展出。学术委员会制定了完整严格的筛选办法,投票选出1020件作品入编作品集图录,最后评选出575件作品参展。

学术委员会经过多轮无记名投票,在已逝艺术家中,选出得票过半者作为“广东美术大家”,最终选出李铁夫、何香凝、高剑父等21位在美术史上具有卓越贡献的艺术家。“去世的人才可以评,这条杠子是划着的。如果把今人放进来一起投票,那就乱套了。”担任总策划的许钦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展览对广东美术的百年历程做了系统梳理,对历史上被忽略或低估的艺术家或美术现象进行了再发现。除了广为熟知的岭南画派,近代广东还有中国油画先驱者李铁夫、冯钢百等。抗战时期,大量广东青年追随鲁迅,加入新兴木刻版画运动,鲁迅曾说“擅长木刻的,广东居多”,代表人物黄新波、古元、李桦等。在雕塑方面,也出现了李金发、郑可等先行者。

“京、沪、粤,是公认的近代中国美术三足鼎立的重镇,更不用说在京、沪出尽风头的艺术家,不少是从广东走出去的。在这方面,广东应该有足够的自信。”李伟铭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把藏在象牙塔里的艺术拉回到地面上”

1909年,在广州南华西鳌洲内街,一家裱画店“守真阁”开张,门口春联上书“糊涂世界”。这是同盟会广州分会的总机关,高剑父担任会长,春联由高剑父手写,暗讽清廷糊涂。在他负责的另一处据点“美术瓷窑”里,秘密安置了炸弹与武器。

高剑父与弟弟高奇峰、同门好友陈树人并称“二高一陈”、“岭南三杰”。他们留学日本学画,对传统中国画提出了革新主张,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新国画”运动。三人先后加入同盟会,“兄弟追随总理作政治革命以后,就感到我国艺术实有革新之必要”。

1911年4月,高剑父参加黄花岗起义。革命人士以抓生死阄的方式分配任务,高剑父抽到&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