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石老先生能看到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前景

“这类文献以前档案馆看不上眼,又进不了图书馆,大多散落在民间或后人手里。如果能成规模地收集,可以极大丰富根据地史研究。”

责任编辑:宋宇 邢人俨

1933年11月,红军大学创办于江西瑞金,学员为红军营级以上干部。图为红军大学学员在唱歌。“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选材范围不拘泥于抗战时期,鲜活地呈现了近现代中国的广阔图景。(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9月20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杨天石老先生能看到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br/>“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前景》)

“这类文献以前档案馆看不上眼,又进不了图书馆,大多散落在民间或后人手里。如果能成规模地收集,可以极大丰富根据地史研究。”

2018年9月2日,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正式上线,向全球免费开放。这个平台向社会各方提供了大量历史信息:

1933年陈翰笙、唐文礼主持“六省农村调查”,记录了红军到达陕北之前一年,绥德一带的土地关系、政治捐税情况。抗战时期,各大战役的战地纪实、作战计划和战后总结,国共双方如何开展军事训练,如何对待战俘,处于前线的第二战区如何实现国共合作,国民政府在日军占领区的政府架构,在平台收录的史料中都有体现。

1937年,红军将领黄克功因恋爱纠纷枪杀陕北公学女学员。公审大会上,陪审员就黄该杀该留的唇枪舌剑被特写《陕北的恋爱故事》生动地记录下来。该文连同抗日根据地独具美学特色的版画一起,刊登于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的《在祖国的原野上》,传递着根据地的民主气息。

国民政府的国家纪念日被1944年出版的《纪念节日史话》囊括其中,林林总总的纪念日不失为勉力凝聚国家想象的主观努力。

文字史料是数据平台的重头,但不是唯一,图片、音频等栏目体现了一种让历史可听、可看的努力。该平台是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专项工程”24项中最大的一个,2016年起共获2000万元资助。这也是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步平的夙愿。他一直提议建立相关文献数据平台,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文献,力争超越著名的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2018年9月8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接受南方周末专访。金以林团队是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下称“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创建者。

“红色文献”专栏是“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一大特色。图为1940年代,民兵在华北平原抗日根据地开展地道战。(视觉中国/图)

民间蕴藏的史料多到你无法想象

南方周末:“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架构是怎样的?

金以林:平台架构大致分几个专栏:图书、报刊、档案、音视频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