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外交辞令

《左传》上的那种辞气委婉、含蓄而彬彬有礼的外交辞令,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君子人格与风度,已然遥不可及。

责任编辑:刘小磊

明版《春秋左传》(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0月4日《南方周末》)

《左传》所记春秋时期的外交辞令甚多,充满着机智与雄辩,但总体上却是委婉、含蓄而文质彬彬。尊王的大历史之下,仁义总是要维持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不仅是一种风度,也象征着一种力量。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列国之间的冲突,变得你死我活。列国外交,无非以相互损害和吞并为目的。《左传》上的那种辞气委婉、含蓄而彬彬有礼的外交辞令,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君子人格与风度,已然遥不可及。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是非常讲究辞令的。

《左传》有烛之武退秦师,事在前630年。其时,晋、秦大军围郑,要灭掉郑国。形势危在旦夕,郑文公就派一个叫烛之武的人去劝秦穆公撤兵。烛之武发牢骚,说自己壮年时都没派上用场,到老了还能有什么用。郑文公连忙道歉,说过去是自己不对,但郑国若亡了,对大家都不利呀。

出了一口怨气,烛之武便连夜去见秦穆公。他对秦穆公说,郑国知道自己要亡,如果这事对秦国有利,哪里还敢来讨饶;问题是秦与郑隔着晋国,何苦这样劳师远征,灭掉郑国,而使晋国受益;不如让郑国成为秦国的东方与国,将来总有机会为秦国效劳;再说当年晋君(重耳)借道秦国,回国争夺君位,事先说好了要用焦、瑕这两个地方来回报秦国的,但早上渡过黄河,傍晚就在那两个地方驻军设防;这样不守信誉、贪得无厌的人,在东侵郑国之后,必然也会向西扩张,觊觎秦国的边疆;这种于秦有害而于晋有利的事该不该干,作为秦国的国君,难道不需要好好掂量掂量吗!

上面这段话,《左传》的原文,真是漂亮极了:“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