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救灾 “接受国际援助,还是拒绝?”

根据印尼政府所颁布的灾区管理条例,外国救援人员被要求离开。2018年10月12日,印尼抗灾署要求灾区内的外国志愿者离开,理由是“不需要外国志愿者”。

责任编辑:于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8年10月15日,印度尼西亚帕卢市,几名幸存者回到满目疮痍的村落。(林凯风/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0月18日《南方周末》)

根据印尼政府所颁布的灾区管理条例,外国救援人员被要求离开。2018年10月12日,印尼抗灾署要求灾区内的外国志愿者离开,理由是“不需要外国志愿者”。

“请继续你们的善举,你们的行为对那些有需要的人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次感谢来自中国的援助。”

“不要忘记帕卢!欢迎再来!”临别时,穆伊斯手握一张全家福照片对笔者说。2018年9月28日发生的强震与大海啸中,穆伊斯永远地失去了他的妻子与孙女。

帕卢是中苏拉威西省首府,这里所遭遇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最大。这场灾难已导致两千多人丧命,受伤者超过1万人,发生土壤液化的巴拉洛阿与佩托波等村落可能还埋着五千多人。

海啸退去,仍有数万名灾民滞留在帕卢各地疏散中心。帕卢市当地官员也很悲观地表示,可能还需要两年才能给他们找到栖身之所。

“政治反应快,现场救援慢”?

走进帕卢市城市广场,这里临时搭建起一大片灾民安置帐篷。日落时分,临时厨房开始给灾民做饭菜,一大锅米饭,还有一些咸鱼夹杂着少量的蔬菜。

幸存者排着队,低着头,接受一大勺“灾民餐”。只有厨房旁边临时组建的幼儿园颇有生机,小朋友在志愿者和老师的带领下正在看图识字,偶尔传来一阵欢笑声。

帕卢河入海口是重灾区,大海啸沿着河床逆流而上,也冲击了沿岸的建筑物。灾难前,这里是一条美丽的海景商业街,昔日的酒吧、咖啡店、餐厅已难寻踪迹,只有一片废墟,散落着鞋子、相册、家具等物品。

灾难发生已有半个多月,依然散发着浓烈的腐尸味。其中,不乏三三两两的市民,他们正在这片废墟上寻找一些还可以使用的物品。

“政治反应快,现场救援慢”,印尼媒体也开始反思和质疑:海啸预警发布34分钟后,为何又莫名其妙地被取消?早在2012年,帕卢市政府就收到相关地质机构的“土壤液化风险”警告,为何没有引起重视?

当前,缓慢的救援速度更是备受质疑。电力、通讯与交通全部中断,灾民因缺乏食物和干净水,他们开始哄抢超市、商场和加油站,整座城市几乎瘫痪。直到灾后数天,才有大量警察与军人出现在街头。

在装甲车与持枪军人的保护下,大型超市“家乐福”开始营业,重要生活用品仍有购买数量的限制,商品价格稳定。不过,尽管当地政府强烈要求所有餐馆、超市等商家都必须开业,但截至发稿时,帕卢城区大多数商家依然闭门停业。

&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