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扶贫模式在毕节扎了根

冬日的乌蒙山吹起大风,浓雾在清晨散开。人们在这片自然的土地上醒来,开始一天的生计。

恒大二村

啃一块硬骨头

八十高龄的张正英老人是贵州省大方县凤山乡银川村村民,祖孙三代5口人挤在两间破瓦房里。他们在这里几十年,乌蒙山包围着他们,门前无路,只有一条窄窄的小溪,溪水静静地流淌着。

张正英家实在太穷了,他们常年吃苞米饭充饥,油瓶里常年只有一点点油星,瓶子倒过来,油都滴不下来。

冬天湿冷,张正英的家变得无比阴寒,遇上刮风下雨,屋顶还会被掀开,漏风漏雨,张正英家只能不停地往上面盖上石头砖块压住屋顶覆盖物。

三年前,当恒大的扶贫队员第一次在张正英房前屋后考察时,乌蒙山区毕节市7县3区927.52万人总人口中,贫困人口达115.45万人,其中大方县贫困人口为18万人。这是一场任务异常艰巨的脱贫攻坚战。

2015年11月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份中国上下五千年所未见的宏愿感染了全体恒大人,恒大集团连夜召开高管会议,商讨如何有效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在当晚的紧急会议上,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表示,扶贫是国家大事,也跟企业息息相关,因为恒大的成长与国家息息相关,“国家好,我们恒大就好;国家快速发展,我们恒大就飞速发展”。集团当场立下军令状,一定要不遗余力,恒大人人人都要上战场,打赢扶贫攻坚战, “恒大要在国家的脱贫攻坚战中啃一块硬骨头,啃一块国家都觉得难啃的硬骨头!”

种种数据和迹象表明,贵州毕节就是这块硬骨头。第二天,恒大人就开始奔赴毕节。12月1日恒大提出了创新式的扶贫计划,“恒大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一定实力了,到了可以回报社会的时候,我们有能力与一个相对贫困的县级单位‘结对子’,来个整体帮扶脱贫!”

当恒大扶贫队员站在张正英阴寒、昏暗的屋子里,看着一家人无奈的悲凉,心中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现实比想象的还要严峻许多。毕节还有许多像张正英家的贫困户。他们住在四面透风的茅草屋里,家徒四壁,深山阻隔了他们与外界的连接。他们的孩子也常常因此不得不放弃读书上学的机会。

恒大下定决心,要为这片自然风光绮丽但贫瘠的土地做点实事,一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这是对张正英老两口和他们的小孙子说,也是对所有大方贫困户乃至毕节人的承诺,未来三年,即到2018年年底,助力大方县稳定脱贫。恒大要做的,不仅是让一个地区脱贫,更是就此打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给其他机构和组织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经验,成为“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样本。

2015年12月19日,在全国政协与贵州省政府的见证下,恒大和大方县举行了结对帮扶大方县精准脱贫签约仪式。恒大明确表示将在未来三年投入30亿帮扶资金。事实上,2017年5月,在帮扶大方县效果初现后,恒大又将帮扶范围扩大至整个毕节市的一百多万贫困群众。为此,恒大追加了80亿元帮扶资金。无偿投入120亿,数字背后所体现的扶贫力度之大、领域之广,在当时和现在都是难得一见的。

三年后的2018年12月4日,离“脱贫三年之约”不到30天的冬天,我们来到乌蒙山下的大方县。

一组令人感到欣慰的数据:恒大帮扶大方县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已覆盖大方县全部18万贫困人口,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总建筑面积约400万㎡的103项重点工程已于去年6月底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包括移民搬迁安置区、学校、医院等80个重点工程70万㎡,产业扶贫项目330万㎡。

在大方县之外的毕节其他六县三区,恒大截至2017年底已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30.67万人初步脱贫,到2020年还要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72.46万人稳定脱贫。

恒大派出的2108位扶贫专员在乌蒙山这片土地上,用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出了一份同时具备现实意义、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精准扶贫范例。据悉,恒大作为民营企业探索出的毕节模式已被写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中,成为众多机构和学者的研究对象。

恒大援建的“奢香古镇”

奢香与幸福

当恒大人走入张正英老人家时,很难将如此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历史与眼前恶劣的居住环境联系起来。《明史》《明实录》《贵州通志》《黔书》等史书中记载的那个曾统领南国、威震四方的彝族女英雄奢香的故事和美德似乎已被人遗忘。人的贫困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上的,要彻底脱贫,还要解决思想深处的问题。而文化是解决思想深处问题的根本。恒大提出打造一处既展示地方建筑特色又有民族风情的旅游文化名胜,取名“奢香古镇”,一是让后人传承奢香的精神,二是让彝族文化根植于人们的心中,第三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就此形成新的产业促进当地就业。

“‘奢香古镇’不仅要成为全国游客的乐园”,“更是异地搬迁贫困移民的家园”,“同时还是商贾的创业园”,一举多得。

当我们来到奢香古镇时,整个古镇已成为车流穿梭的极具特色的南国小镇,这里红墙绿瓦,万家灯火。商业街区、安置民宅、梯田公园布局明朗,与周围的群山峰谷形成有效呼应。

2016年2月,恒大集团又开展了一项惠及更多贫困居民的造房计划。首批10个恒大幸福新村开建。恒大人始终没有忘记对张正英老人的承诺,要求团队务必在入冬之前完成房屋建造,“确保房屋的质量和标准丝毫不降低”。他们期待张正英老人和更多人能住进新房过一个安稳年。

2016年9月28日,张正英搬进了恒大幸福二村的新居。而此时,张正英的老伴儿已经去世。离开旧居前,张正英拉着小孙子的手,在门口站了好久,她仿佛在跟过去握手,也仿佛想要告诉过去,新生活来临了。她把老伴儿唯一的一顶帽子留在了老居,然后弯腰向老宅鞠了三个躬。小孙子也学着奶奶向老宅鞠了三个躬。这一幕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张正英一走进恒大幸福二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栋栋错落有致的两层建筑,既整洁明亮又具有民间风情。张正英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子,也从未奢望过自己有一天能住进这么整洁的房子。

我们在恒大幸福二村见到了张正英。她已经83岁高龄。与三年前满脸的忧愁相比,她变得轻松了许多,一见面就露出满脸的笑容。她健硕地忙里忙外。

我们走进张正英家的门前院子,她种上的蔬菜已经从泥土里露出绿油油的叶子,入口的门厅处摆放了几盆种植的鲜花。红的、绿的,在这严寒的冬日多了一丝暖意。

入住时,恒大为包括张正英在内的每一位搬迁户都配备了基础的家具和家电,桌椅板凳,还配备了当地特色的烤火炉取暖。随着搬迁户的入住,小区内的特色服务也慢慢完善起来,包括休闲广场、健身器材、便利店、便民中心等等。

随着恒大幸福新村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得以改善居住环境。截至目前,恒大在易地搬迁扶贫方面累计投入44亿元,在毕节10个县区建设12个移民搬迁社区及50个新农村,解决毕节市5.2万户、22.18万人的移民搬迁,同步配建教育、商业等设施,配套适宜贫困户就业的产业。其中,援建大方县的50个新农村和县城安置区奢香古镇,已于2017年6月30日前完工并搬迁入住;建设全市8个县城安置区项目也已陆续搬迁入住,今年年底前全部交付使用;

恒大人不满足于此。对新增重点区域的选址建设工作目前又开始了。恒大大方易地搬迁扶贫部负责人王坤说,恒大要扎根于此,不仅要帮贫困户“挪穷窝”,还要帮贫困户改穷业、拔穷根、换穷貌,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

就业与产业

在解决住房的同时,恒大更多考虑的是怎么让贫困户安居乐业。王坤说恒大充分依托产业优势带动搬迁扶贫建设,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给每一家搬迁户都配建了2个蔬菜大棚,还有肉牛养殖、中药材、经果林等产业配套。

12月4日,在大方县恒大幸福50村,我们看到了一场特殊的分红仪式。在恒大集团帮扶毕节安格斯肉牛产业分红仪式上,220户、666位贫困户领到了养牛分红的“年终奖”总计333000元,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据了解,分红仪式还将陆续在毕节全市各大养牛基地举行,将覆盖全部4万养牛贫困户。

“入股扶贫牛,年年有分红”,这是恒大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在恒大110亿扶贫专款中,很大一部分就用于产业扶贫,其中27亿投在肉牛产业上。

大方县素来有养牛的传统。但是牲畜养殖也同样困扰着当地的老百姓们。他们多年来寻求解决方案无果,一是缺技术、二是没销路。所以常常发生养不好、养不活的事情,血本无归。而且,大方本地的土黄牛,品相也差。

通过实地考察,恒大将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帮助毕节引调并繁育10万头安格斯和西门塔尔优质母牛,改良50万头土种牛,建设10万头饲养规模的养殖基地,50万亩高产优质饲草料基地,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

目前,恒大已引调并繁育68934头安格斯和西门塔尔优质母牛,改良27万头土种牛,已建设9万头饲养规模的养殖基地,已建设31万亩高产优质饲草料基地。

同时,恒大集团引进中禾恒瑞等18家肉牛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通过青贮玉米种植、养殖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增收脱贫。其中,仅仅在2018年一年,毕节农民通过出售青贮玉米用作安格斯牛的饲料一项,预计总收入就达到1.8亿元,是2017年起步之年的3倍以上。

蔬菜瓜果生产基地是恒大为毕节打造的,这个基地已经成为中国西南部最大蔬菜瓜果基地。

截至目前,恒大建设了6万栋大棚,40多万亩蔬菜瓜果大田基地,以及配套的育苗中心,引进79家上下游龙头企业,解决了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产业链根本性问题。

恒大配套建设了蔬菜集散中心,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把市场需求直接反馈到育苗中心。蔬菜成熟后,由集散中心向合作社现场收购,然后集中洗、拣、分,把绿色蔬菜供给到重庆、贵阳等全国各地。

今年夏天,圣女果的行业看涨。于是,蔬菜大棚种植了大量圣女果,结果卖出了好价钱。平均算下来,一个大棚现在一年可增收8000到1万块钱,解决两个人的脱贫问题。

“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成为当地发展蔬菜产业的最优解决方案。

中药材、经果林产业方面,恒大帮助毕节建设25万亩经果林基地,25万亩中药材基地。目前,已建设13.9万亩中药材、食用菌基地,23万亩经果林基地。

有了产业,恒大还组织贫困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十万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劳动技能,掌握劳动本领。他们有的被推荐至恒大引进的上下游龙头企业工作,有的也能走出大山谋求更广阔的发展。他们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养家糊口之后敢想象更美好的生活,自信心也增强了。

恒大计划推荐8万贫困家庭劳动力到恒大引进的上下游企业、恒大下属企业和战略合作单位就业。截至目前,毕节全市已有107323人接受培训后,成功推荐到当地产业就业和异地就业的有72189人,人均年收入4.2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只要涉及老人和小孩,都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许家印常常跟员工讲述自己上学时候的经历。他上大学就是靠着国家给的十几元伙食补贴才坚持读完。他心里一直有一份对教育事业的执念,自己赚到的第一笔钱,也都投入自己的家乡建了一所小学。

教育扶贫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基础。从2015年12月起,恒大通过建学校、强师资、设基金,全方位补足当地教育资源缺口,已建成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1所职业技术学院,并全部投入使用。

我们在走进恒大第二小学的校园,被这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吸引。我们已无法想象三年前恒大是如何将一个又一个失学儿童、留守儿童再次带进学校,让他们有学可上。教育扶贫是面向未来的,是明智启志。

三年前,恒大的扶贫团队通过对大方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大数据分析发现,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孤儿和困境儿童一共有4993名。为了让每一位儿童都得到关爱,恒大员工发起了“一助一”自愿结对帮扶平台。他们时常给这些孩子们寄去书包、书本、衣物等,给他们打电话,请当地的扶贫团队到家里去看望。

这些孩子受到关注和关注,脸上也慢慢扬起了自信。在恒大建设的学校里,他们更是能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等优质的教学资源。恒大与清华大学达成了合作,为当地的中小学引入清华附中、清华附小的远程教育平台,实现“双师课堂”,这不仅学生开拓了眼界,老师们也学到了很多创新教学理念。清华附中、清华附小的语文、数学、英语名师们还会定期到毕节大方做教学展示。

顺着恒大第二小学往下走就是恒大第二幼儿园。180名适龄儿童正在这里上课。他们做的手工在园内大厅的墙上组成一幅天然的艺术画。他们一步一步地攀爬运动器材锻炼体格。他们将从这里开始,学会自信、自强与自爱。

在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方面,恒大也援建了1所慈善医院、1所养老院、1所儿童福利院,并且均已竣工交付。

“绝不落下任何一个有苦难的人”,如今恒大践行了自己三年的诺言,掷地有声。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