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学生近视,广东拟控制使用作业类APP时间,一二年级不留作业

12月7日,由省教育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起草的《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实施方案》)公布。《实施方案》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广东拟控制使用作业类APP时间。(视觉中国/图)

12月7日,由省教育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起草的《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实施方案》)公布。《实施方案》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实施方案》要求,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地级以上市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30年,实现全省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防控近视主要措施|

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60分钟以上

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培养孩子健康锻炼的意识,积极引导孩子到户外阳光下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增强体质。

探究式学习使用电子产品每天不超半小时

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在选用电子产品时,应选用具备防蓝光的产品,以保护学生视力。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学生探究式学习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控制在每天30分钟内。

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

减轻课外学习负担。合理安排学习和锻炼身体的时间,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课业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拖堂,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统筹管理年级组和学科组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超过1小时,高中阶段不应超过2.5小时,且应合理安排课间休息。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严禁以学科竞赛成绩作为招生入学依据

加强考试管理。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体育课

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强化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4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鼓励学校每天布置适量的体育家庭作业;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确保假期学生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体育活动,督促检查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考核|

建立省防控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制度

《实施方案》提出,按国家评议考核办法,建立省防控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制度,每年对各市进行考核。鼓励委托第三方(医疗机构)对学生近视情况进行监测,其结果可作为考核依据。在核实各地2018年近视率基础上,2019年对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进行试点评议考核,2020年起,每年对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开展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此外,实行督办问责制度。对未实现年度学生防近工作目标的市、县人民政府和学校进行通报;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市、县人民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来源:南方都市报)

网络编辑:邵小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