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驼铃】这三条秘诀保证了“中亚管道速度”

创新思维、“中方优势+国际化运作”新模式、“智慧+拼命”的精神力量是中亚管道速度的三条秘诀。

中亚天然气管道(新华社记者 王作葵/图) 

创新思维、“中方优势+国际化运作”新模式、“智慧+拼命”的精神力量是中亚管道速度的三条秘诀。

2008年2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国际专业钢管管道、管材贸易展览会上,国外同行听说了这样一个震惊的消息——2007年刚刚启动的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2009年年底投产。

“中国人真是疯了!”几乎所有人异口同声。不过,马上就有人站出来说:如果中国人疯了,那这个项目就绝对能够按期完成。

表面上看,中亚天然气管道是在28个月内完成,但如果考虑到中亚管道建设者们牺牲周末、节假日,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左右,总时长肯定会大大超过这个时间。可以说,正是所有参建者用“拼命精神”把工期缩短了。

中亚天然气管道全面建成投产后,国内受益人口将超过4亿人。回望这项超级工程,令人瞩目的中亚管道速度背后隐含着不为人知的密码。

首先,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中亚管道速度。

创新思维意味着打破常规。没有钱、没有设备,在不具备开展工作基本条件的情况下,中方员工艰难而顽强地抢在2007年寒冬到来前完成了野外详勘。

创新思维还意味着超常运作。在合资公司法律主体尚未设立的情况下,中方创造性提出采用项目协调委员会和联合项目管理组方式代替合资公司先期开展工作……但创新并不是不讲科学。从可研和初设到详勘、招投标,再到设备动迁、开工建设,各项工作张弛有度、并行推进,交叉进行,超前规划、超前组织成为一个重要原则。

有人总结,中亚管道建设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计划,二是超前。其中,“计划”更多体现的是科学运筹帷幄,“超前”更多体现的是大胆进行创新。而这两点的结合,恰恰是“中亚管道速度”的核心内涵之一。

其次,没有“中方优势+国际化运作”新模式就没有中亚管道速度。

中亚管道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项目,注定不能简单照搬一般的国际项目运作方式。在项目建设初期,中亚管道公司明确提出“依托中国石油整体优势,中方为主保全局,国际化运作保局部”的指导思想,这也是“中方优势+国际化运作”模式的一个最直接表述。中国石油整体优势与国际化管理平台的有机融合,保证了项目的工期和质量。

“中方优势”正是依托中国石油的综合实力,实现了中方对特殊战略项目的有效掌控。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坚决引进中方建设队伍,通过与外方达成“等分建设份额”的均衡方案,完成了“中方不仅完全掌控一半工作量、而且在外方不力时可以迅速取而代之”的战略部署,把工期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国际化运作”指的是项目启动之初,中亚管道建设就确定了国际大项目的管理模式,通过全球公开竞标,选择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参与项目管理。同时,坚决引入国际一流第三方监理。这些都让这条跨国管道有了更为明显的国际特色。

最后,没有“智慧+拼命”的精神力量就没有中亚管道速度。

速度背后是精神的力量。“中亚管道速度”背后孕育着“像革命战争年代的战士,领导喊一声‘冲’,就排除万难、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了”的精神。

事实上,几乎所有参建者都在这样一项伟大工程中切实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刘涛面对卧病在床的亲人时的“硬心肠”、闫洪旭面对头顶枪口时的果敢和无畏,他们的执著和坚定都让项目合作伙伴叹服……中亚管道公司低调、务实、职业和高效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团队。

当然,国际项目光靠拼命肯定不行。从项目初期的“单线改双线”、“直缝管改螺旋管”,都集中体现了中亚管道的智慧。可以说,建设者用“智慧+拼命”的精神,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中亚管道速度。

(作者:江书程 刘泓波)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