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驼铃】他用最笨的办法,做了别人不敢想的事

这个最“笨”的办法,和一件往事密不可分。

这个放弃保研机会的年轻人不仅收获了成长,更重要的是,和一个优秀的团队共同参与到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陈子鑫想到了一个最“笨”的办法:把压缩机的设计图纸打出来,现场核对每个部件,边核对边做标记,总结写了厚厚的一摞。

这个最“笨”的办法,和一件往事密不可分。2010年夏天,陈子鑫放弃保研机会加入中亚管道公司,中亚天然气管道乌国段3号压缩机站场投产,是他到海外后的第一次重大挑战。

投产期间,陈子鑫负责站场核心设备——压缩机组的调试。一次压缩机故障停机报警,他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解除报警。呜呜作响的警报声让他沮丧,但坚定了他用最“笨”的办法攻克难关的决心。

每次厂家外方团队到现场培训,陈子鑫都特别珍惜,把难点刨根问底。压缩机调试终于按时完成,与承包商实现顺利交接。2011年12月30日,3号站2台压缩机投产,管线年输气能力提升到230亿立方米。

回望往昔,现在已是中国石油中亚管道公司中乌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布哈拉管理处生产技术科副科长的陈子鑫依旧非常自豪。

任3号站副站长后,陈子鑫开始摸索站场工作标准化。站里压缩机组的level-1保养,一年要做五六次,涉及上百个操作项目,要四五天才能完成。最初由厂家的外方工程师来做,后来改由站里自己做,但并不理想。

陈子鑫尝试制定了一套标准流程和检查程序。他结合厂家和国内相关经验,向技术人员充分请教学习,还亲自把全程每个环节的工作做了一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level-1保养的标准化流程表。在站场使用后,压缩机故障停机率大幅下降,还被推广到全线各站使用。以此为契机,陈子鑫又制订了ESD系统、压缩机GG拆卸等一系列标准流程,有效提升了设备维护质量。

从参与3号站投产开始,陈子鑫在这个沙漠深处的站场一干就是5年。他先后学习了站控与安全仪表、计量、机械设备等专业,并还毫无保留地把所学教授给中乌方同事。原来缺乏自信的乌方员工,在学会了压缩机启机流程后,高兴地对陈子鑫竖起大拇指。

拉曼是陈子鑫在3号站时的乌国同事。拉曼刚到站上不久的一天中午,突然遇到站上的调压橇安全阀故障喷发。由于没经历过,拉曼吓出一身冷汗。陈子鑫赶忙过去给他帮忙,一边处理故障,一边跟他讲解处理的步骤。处理完毕后,陈子鑫又给他单独培训了标准的操作流程,这让拉曼感激不已,两个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

虽然有时陈子鑫也会感到枯燥、孤独,但不影响他对海外工作的热爱。在这里,这个放弃保研机会的年轻人不仅收获了成长,更重要的是,和一个优秀的团队共同参与到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作者:薛子文)

网络编辑: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