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看画并忆及张爱玲与芝加哥

不久前在上海博物馆看到名为《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的展览,用八十幅画讲述八十年的美国艺术史,从南北战争讲到二战结束。八十件展品全都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芝加哥的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其中有两件使我联想到张爱玲在“孤岛”时期发表的文章,于是这次画展奇妙地与上海又多了一层关系。

责任编辑:朱又可

不久前在上海博物馆看到名为《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的展览,用八十幅画讲述八十年的美国艺术史,从南北战争讲到二战结束。八十件展品全都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芝加哥的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其中有两件使我联想到张爱玲在“孤岛”时期发表的文章,于是这次画展奇妙地与上海又多了一层关系。

两幅都是美国女画家的作品。其一是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1931年画的《牛头骨与白玫瑰》,很可能以前在芝加哥看过,没什么感觉,因为早已见多了欧姬芙画的各种牛头骨羊头骨,有的衬着美国西部荒原,有的只是空荡荡的一副骸骨,也有的配了一两朵小白花、小红花,我一直没去深究那有什么用意。在上海展出的这幅引起我注意,完全由于标题“牛头骨与白玫瑰”——原题是Cow's Skull with Calico Roses,哦,原来这不是一般的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