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闭症儿童家庭为何走上绝路? ——孕妇携子烧炭自杀调查

疲惫的家庭,有绘画天赋的自闭症男孩,惊慌的家长群,难以融入的社区。

责任编辑:吴筱羽 实习生 曾栎萤

前一年的台历还摆在家中醒目位置,杨杨的照片旁印着母亲的新年愿望:平安,健康,快乐,聪慧。(覃建行/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月3日《南方周末》)

疲惫的家庭,有绘画天赋的自闭症男孩,惊慌的家长群,难以融入的社区。

像往年一样,距离新年还有些日子,32岁的谭思琪早早定制好了2019年台历,每一张月历上都印着家人的合照,儿子杨杨出现最多。

但这对母子没能等到新一年到来。

谭思琪决定离开人世,带着患有自闭症的7岁儿子和怀孕三个月的胎儿。她提前买好了木炭,在2018年12月24日晚用胶带细心封好门窗,在约十平方米大的卧室里,他们慢慢失去了生命。

直到第二天清早,黎正平下晚班回家,发现了房间里的妻儿和满满一盆还未燃尽的炭。

据广州公安通报,2018年12月25日上午,广州市南沙区一名孕妇和一名在读幼儿园的儿子在家自杀身亡,符合一氧化碳中毒特征,警方已排除他杀可能。

多名死者家属对南方周末称,谭思琪是在重压之下情绪崩溃而自杀。事情导火索是杨杨所在幼儿园家长群对杨杨在园期间打同学行为密集投诉。虽然谭思琪多次道歉,并在退群后想办法坦露了杨杨被确诊自闭症的情况,但仍未取得部分家长的谅解。最终,杨杨被安排休学。

这是一起被诊断为自闭症的特殊孩子试图融合普通教育体系而导致的极端案例。

过去五年间,黎正平夫妇辗转山东和广州多地为儿子的自闭症寻求干预治疗。经过特殊学校的两年培训后,杨杨因为多种原因转入普通幼儿园进行小学前的适应教育。但突如其来的失学再次打乱他们的节奏,言语刺激和求助无门的压力层层加码,最终把这个疲惫不堪的家庭拖入深渊。

“为了生存,我们真的好努力”

家属提供的照片上,杨杨双手拿着一幅鞋子形状的画,上面有雪人、玩具、草地和成年人不懂的元素。

这是2018年12月15日,杨杨回幼儿园上美术兴趣班留下的最后一幅作品,临走时,他把画送给了幼儿园园长,在场的人并未多想画中是否有什么特殊含义。直到他离世后,黎家一名从事专业摄影的朋友偶然看到这幅画,解读为“他想表达我不想走,我想上学”。

黎正平回忆说,头天(14日)晚上他们就告诉儿子以后不能再去上学了,杨杨哭着问为什么。考虑到兴趣班不是同一批同学,第二天他们又送孩子多上了一次课。

“头天晚上”是矛盾激发的重要节点,在误解与争论中,黎正平、谭思琪夫妇从“大二班家长群”退出了。

南方周末获得的聊天记录显示,当时,家长群的讨论正从投诉杨杨在幼儿园打人转变为指责杨杨父母,特别是对黎正平。一名家长指称,黎正平是当地村干部,才导致幼儿园迟迟不处理杨杨打人的事。另一家长则说,子不教,父之过,并建议黎正平好好反省。看到这里谭思琪受不了了,她在两天后的一条道歉信息中说“看到(这里)后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