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贝托鲁奇:艺术成就与蛮横权力的综合体

责任编辑:宋宇

这是2013年8月28日,贝托鲁奇在意大利威尼斯出席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时的资料照片。(新华社 许逆之/图)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26日上午7时,意大利导演兼编剧、制作人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因罹患癌症在罗马去世,终年77岁。

听到这个消息,我想起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个旧场景。在一个旧摄影棚的北墙外,《末代皇帝》剧组搭建了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操场。电影中,溥仪和许多战犯在那里听所长训话,做太极操。1986年前后,我在隔壁的电影学院上学,经常从那里路过,不知道大队人马在干什么。

贝托鲁奇或许是中国观众和电影人最熟悉的外国导演。他一生拍过21部电影,成就卓著、名满天下,曾经被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欧洲电影奖授予终身成就奖。

虽然他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戏梦巴黎》在2003年完成,但贝托鲁奇是20世纪的产物,他创作的是20世纪的电影。他的思想紧密应和着20世纪的风潮,帕索里尼和法国新浪潮在他的作品中吹起涟漪,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潮在他的片场和剪辑台上震荡回响。一个不礼貌的猜测是,对于《鸟人》《老无所依》这类阴郁黑色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他未必能得其三昧。

贝托鲁奇的电影爸爸是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他由担任帕索里尼的副导演走上电影之路。帕索里尼慧眼识珠,把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死神》交给贝托鲁奇执导。他这年22岁,是不是让多少导演羡慕死?这部作品被称为欧洲的《罗生门》,讲的是警察调查罗马城内一起凶杀案,几名目击者各执一词,但结局是真相大白。

贝托鲁奇的身上有着生物的父亲和电影父亲的影子。帕索里尼拍过《马太福音》,此作被认为十分忠于基督教精神。但他既是一位无神论者,还是一位同性恋。看到贝托鲁奇作品中那恣意放纵和略带强横意味的性,我每每会想起《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