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奴’就像是一个延时炸弹” ——银行“封杀”信用卡

当各大银行都想率先占领零售业务的市场份额时,它们对不良率的容忍度也在放宽。

责任编辑:冯叶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8年8月11日,福州一辆公交车身上的信用卡广告。(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月31日《南方周末》)

套出来的钱可以用来投资理财,信用卡也会因假性消费而获得更高的额度,一举两得。

当各大银行都想率先占领零售业务的市场份额时,它们对不良率的容忍度也在放宽。

以银行为代表的持牌机构,在消费金融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甚至填上了互金巨头退出后留下的大窟窿。

“心顿时凉了一半。”最近,刚还了上一期信用卡的王梅,不到2分钟就收到了广发银行的短信通知,显示其信用卡授信额度从原本的3万降至3000元。

王梅已经担心很久了。在广发银行信用卡降额之前,她的建设银行信用卡已被降额。

但她的情况还不算最糟,前段时间,与王梅在同一银行开卡的“卡友”被银行“封杀”,信用卡额度从1.7万元直降至8元。

正是担心自己也会被降额,王梅特意没有选择全额还款。在最新一期1.95万元的支付账单中,仅还了1.5万元,剩余的钱是她留给银行征收利息的“甜头”,但显然没有起到作用。

从2018年11月起,越来越多信用卡用户反映,广发、交通、中信、平安等多家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额甚至封卡的现象。如何防止降额,成为各大信用卡论坛上最新、最热的话题。

论坛里像王梅这样的“卡奴”不计其数。他们有的宣泄自己的愤慨,有的申诉银行的薄情,更多是在不断吸取被降额、封卡的教训。对于“卡奴”来说,降额就如同财路被断。

其实,每年年底,银行都会因为清查业绩、回收不良,出现成规模的降额现象。不过,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传递了相似的信息:2018年底降额规模之大,的确是前所未有。

“卡奴”好日子终结

33岁的王梅目前在广东惠州工作,是一名汽车销售。每个月6000元的工资,1/3要和丈夫共还房贷,1/3还车贷,除去生活消费基本所剩无几。丈夫的工资也仅是比她略高一点而已。

为了提前消费,2013年,王梅加入到中国日益庞大的信用卡大军中。自从办了信用卡,王梅发现,原来信用卡竟有那么多的玩法。“积分兑奖都只是小福利,玩信用卡说到底还是为了套现。”王梅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

2017年,王梅贷款买了车,正逢丈夫的工作临时出现变动,家庭开销一下子吃紧。面对房贷即将还不上的情况,王梅找到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帮忙,从朋友的POS机刷出了一张信用卡几乎全部额度1.4万元。

第二天,王梅的朋友扣除近90元的刷卡手续费(普通商户的POS机刷卡标准费率为0.6%)后,通过支付宝,将剩余的13910元转给王梅。

利用POS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柯珂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