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落户北京是一种情结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用向日葵比喻自己的‘村官’生活:结满种子的向日葵总是低着头,如同‘村官’踏实干工作,而其迎向太阳的姿态又隐喻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当年村路旁的向日葵成了我最喜欢的花。”

责任编辑:钱昊平 何海宁

2018年12月19日,王冰参与南水北调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王冰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2月14日《南方周末》)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用向日葵比喻自己的‘村官’生活:结满种子的向日葵总是低着头,如同‘村官’踏实干工作,而其迎向太阳的姿态又隐喻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当年村路旁的向日葵成了我最喜欢的花。”

1984年,我出生在东北的边陲小镇临江,那是吉林省的一个小县城,和朝鲜隔江相望。小时候,我常和母亲去穿城而过的溪边洗衣,调皮地将毛巾结成网状,在小溪里捕鱼、抓蝲蛄,蝲蛄就是南方人口中的龙虾。

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家家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溜子,小孩总裹着厚衣服,出门后一喘气,围脖和眼睫毛上旋即结起白霜。

儿时的我喜吃玉米糖,如今在北京的胡同里也能买到糖瓜,但口感和味道都不一样了。

对玉米糖的爱,是故土打在我身上为数不多的烙印。

幼年离家随父母一起“北漂”,中途为高考短暂回乡,高中毕业后复去北京,从此和东北告别。没有归属感,或许是我内心最隐秘的感受,最明显的特征便是没有特别的饮食偏好。

十余年来,我回过两三次临江,但再也没寻着记忆中的玉米糖。东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