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庆松 天才的剪辑师

廖庆松的修炼,越来越接近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的境界:“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我的剪辑对象更重要的是自己,而不是电影。”廖庆松说,他现在坐在剪辑台前就像在打坐。他和电影平等

责任编辑:杨静茹

廖庆松的修炼,越来越接近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的境界:“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我的剪辑对象更重要的是自己,而不是电影。”廖庆松说,他现在坐在剪辑台前就像在打坐。他和电影平等

廖庆松 图 / 刘子正

他是一个对电影有帮助的人

如果没有做电影剪辑师,那么廖庆松的理想职业会是一名外科手术医生。二十岁出头时,他最喜欢看的书是医生的回忆录。

有个故事他印象很深。台湾一位癌症医院的院长,年轻时在美国做实习生。有一次他和指导老师一起去巡房,老师指着一个肠胃病病人问他:“你知道他昨天吃了什么吗?”答不上来。又问:“那你知道他爸妈、哥哥喜欢吃什么吗?他们家的饮食传统是怎样的?”又答不上来。“你在干嘛?你不了解他、不知道他们家怎么吃饭的,你怎么治他的病?”

望闻问切。廖庆松想,这跟我的剪辑不一样吗?

他把他在台湾中央电影公司制片厂的办公室比喻为检验科。电影素材进来,他先照X光、验血、扫描,尝试和影片的问题相处,然后才开始动手处理。从1979年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开始,廖庆松已经做了华语电影40年的诊脉者,诊脉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侯孝贤、杨德昌、王小帅、万玛才旦、梅峰。这群专注于自我表达的导演成长背景不同、关注题材不同、个人脾性不同,可他们有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公约数:廖庆松。

2002年廖庆松获得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工作者,2018年他又获得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特别贡献奖——廖庆松说,组委会原来想颁发的是终身成就奖,可他觉得现在谈“终身”还为时尚早。他想给自己一种做下去的力量。

2018年11月17日,台北,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侯孝贤(左)为廖庆松颁发特别贡献奖

“想88岁再拿成就奖,拿完就退休!”在廖庆松现在的想象中,88岁比90岁看起来年轻一些。“我真的把自己弄得很单纯,我能做就做,乐在其中。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剪三四个片子,我不觉得痛苦,因为我喜欢做这件事情。”廖庆松显得很轻松。1月26日采访这天,他坐在台北士林区至善路的办公室里,穿一件淡蓝色衬衫、戴一副黑框眼镜,谈起剪辑和电影来充满了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热情。他的身旁,是一台屏幕显示为《刺客聂隐娘》剧照的电脑。他是这部电影的监制和剪辑。

从事电影行业快半个世纪,和那些出入台前的合作者相比,廖庆松的名字在电影圈以外其实并不为人熟知。他是一名监制、编剧,更是一名剪辑师。但就如同图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之于文学天才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廖庆松之于电影大师侯孝贤、杨德昌,同样不可或缺。

正如台湾电影评论家焦雄屏所言:“很难说会在侯孝贤、杨德昌或是王小帅的作品中看到廖庆松的影子,可是对于台湾电影和整个华语电影,廖庆松有点点滴滴累积的巨大的影响力。这是他长期为电影界贡献作品后取得的不凡的成就。”

在她看来,廖庆松见证和参与过台湾新浪潮电影的发展和辉煌,他从优秀导演们身上学到的创作经验,现在正在回馈给其他年轻导演。

这些年,廖庆松把很多合作机会抛给了大陆导演:有藏族题材的《塔洛》、有《八月》这种发生在国有企业转型背景下的少年成长故事、有展现慰安妇生活现状的纪录片《二十二》,也有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文学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

“大陆现在是个拍电影的好地方,社会外表到了一个状态,但人的心态和成长还没到,这就有很多可以拍的题材……他们正在重复我们80年代的新浪潮。”廖庆松说。他现在挑选合作导演主要有两个维度的标准——一是导演有没有自己的表达,二是影片是否已经足够好。“如果我的帮忙会给你加分,我就会帮。”廖庆松说。而如果真的有机会在88岁时获得某些荣誉,他希望颁奖词可以这么写:廖庆松是一个对电影有帮助的人。

 

 

 

“小廖,你为什么要这样剪?”

 

 

廖庆松的职业生涯起始于1973年。那年他看到中央电影公司制片厂招收员工,就去考试。在此之前的高中、大学,他已经看完了学校图书馆里所有关于电影的书。两百多个考生最后录取五十人,剪辑、摄影、剧照三个组,廖庆松直接坐到了剪辑台上。他进步神速,1975年制作《八百壮士》时,他已经是联合剪辑了。

“他(廖庆松)喜欢一个东西就是很深入,所有在中影剪辑的片子,或者中影拍的片子,或者中影从戏院演过放回来的拷贝,我告诉你,他全部看过,一格一格看。”侯孝贤在去年金马奖颁奖影片中说。

台湾中央电影公司制片厂成立于1954年9月,制作过的剧情片超过两百部,曾经培育过李安、侯孝贤、杨德昌、王童等知名导演。1980年代初,为了改变台湾只有主流商业片、电影缺乏深度思考的现状,一些年轻的电影人发起了改革运动。

“我们认为,电影可以是一种有意识的创作活动,电影可以是一种艺术形式,电影甚至可以是带着反省和历史感的民族文化活动……属于商业活动范围的电影,自有经济法则的支援和淘汰。……但是,另一种电影(那些有创作企图、有艺术倾向、有文化自觉的电影),它们对社会文化的整体贡献可能更大,而它们能掌握的经济资源则可能更匮乏;这个时候,文化政策、舆论领域、评论活动才找到他们应该关心、应该支持、应该声援的对象。&r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杜秋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