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蒋介石

辛亥革命时期,蒋介石所做最惊人之事莫过于1911年1月14日刺杀陶成章。蒋介石在日后所写的日记里并不讳言刺陶的动机:“余之除陶,乃出于为革命为本党之大义,由余一人自任其责,毫无求功、求知之义。然而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但余与总理始终未提及此事也。”

责任编辑:刘小磊


对史家来说,人物事迹的真实性,价值高于对其行为的道德判断。“文革”前编纂的关于辛亥革命的史书,对“反动”、“反面”人物,凡是引用1949年之前的旧文,极尽删削;而亲历者在1949年之后发表的回忆录,亦讳莫如深;以至某些特殊人物在辛亥革命中的事迹在史书中被蒸发了,蒋介石就是一例。1978年后,随着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这种情况,有所好转。近年来,因能方便购到台湾、香港等海外出版的史书,与国内出版的史书勘读比较,蒋介石在辛亥革命中的活动得以梳理清楚。

一、蒋介石回国,协助黄郛促成浙江新军起义
武昌首义爆发后,陈其美即奔走江、浙,策动南京、杭州新军起义,后因南京方面条件不成熟,便开始筹划光复沪杭之策。八月二十一日(10月12日),陈其美亲赴杭州,次日召集浙江新军中的革命党人顾乃斌、褚辅成、吴思豫等人密议。因当时军界人士分急进与缓进两派,意见不一,遂决定上海、杭州分头着手准备。八月底,陈其美忙于筹备上海起义,无法分身,派姚勇忱去杭州联络新军。顾乃斌等人表示,对于起义,新军中的党人意志坚决,但有两标(编者注:清末陆军编制,相当于后来的团)驻扎在城外,每一士兵子弹不足5粒,而在城内驻防的旗营,加上抚台衙门驻扎的巡防营一个营、卫队两个连,兵多械足,确占优势,他们不愿冒险。如能组织一定数量的敢死队配合新军起义,胜算较大,杭州方面已派人分往宁波、绍兴、台州、金华等地招募敢死队员,一个月才能集中,所以起义日期须在九月二十日以后。此时,汉口已失,陈其美接到黄兴自前线发来的电报,冯国璋正急攻汉阳,若再失汉阳,武昌危殆。黄兴催促沪杭尽快起义,声援武昌,陈其美十分着急,把上海起义的日期定在九月十三日,杭州起义也不能再拖,必须派得力人手赴杭筹划,就在这时,黄郛、蒋介石相继抵沪。

黄郛(字膺白),杭州人,光绪三十年(1904)春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因学识优良,不久即在同学中成为突出人物。在校两年,未及毕业即被提前派遣留学日本,进振武学校,因他长于算术、地理,毕业后被选入参谋本部陆军测绘学校学习。黄郛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并介绍浙江籍留日学生参加同盟会的组织和活动,他的许多同学、朋友日后成了浙江新军的军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暑假,黄郛与吴思豫回国。吴结婚时邀他做证婚人,他与日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