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群体性事件需要新思维

处理群体性事件正走向专业化,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新思维不是媒体的一厢情愿。

责任编辑:陈敏 史哲 蔡军剑

多方面迹象显示,处理群体性事件正在酝酿新思维。

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贵州 “瓮安事件”,仍在持续发酵,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新闻周刊最新推出的一组规模宏大的专题,就将 “瓮安事件”当作“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标本性事件”深度解剖。中央电视台也同时聚焦群体性事件,它选择的标本则是发生于7月19日的云南“孟连事件”。

主流媒体如此高调地公开报道群体性事件,这不是偶然的。它首先宣示着一种态度,给群体性事件“脱敏”的态度。决不遮遮掩掩,决不讳疾忌医,而是大大方方地正视群体性事件,把它们还原为公共话题,让天下评说。这种勇气,这种决心无疑值得称许。

同样值得称许的,是它们对于基本事实的还原。《瞭望》周刊坦承,尽管当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