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在华跨国公司和中国民营企业报告

一、中国仍是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的福地

1.全球FDI复苏强劲,增长迅猛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UNCTAD,2007)的统计数据表明,经历了2001-2003年的衰退之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新一轮的迅猛增长。在2004-2006年,全球FDI流量(flows)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1.57%、27.44%、38.07%,在2006年,全球FDI流量再次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3058.5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131.5%。与2005年相比,2006年,发达国家利用外资增长了45.26%,发展中国家仅增长了20.60%;印度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达到惊人的152.86%,而中国则略有下降,但其规模仍远低于中国;美国外资增速达到73.61%,远远高于欧盟的9.16%,但与欧盟的外资规模差异仍然庞大。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FDI的三分之二流向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吸收的FDI仅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2006年吸收FDI最多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和法国,这三个国家吸收的FDI占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的比重分别为46.18%、30.33%,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FDI吸收国。

2.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的福地

中国商务部外资司(2007)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吸收的FDI达到694.68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全球第四大FDI吸收国。尽管2006年中国利用的外资比2005年下降了4.06%,但比2003年增长了29.83%。

全球500强制造业跨国公司中有130家在华开展投资,累计投资总额为50.51亿美元,其中超过5000万美元的项目有28个。中国FDI来源国(地区)仍然高度集中在亚洲及部分发达国家。2006年,对华直接投资前四位国家(或地区)分别是香港、美国、日本和韩国,四个地区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高达50.79%。另外,德国、新加坡、台湾、荷兰和英国等对华投资规模也较大,五国或地区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合计为13.43%。上述9个国家(地区)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合计为64.22%,是中国FDI最重要的来源。在华投资的500强跨国公司主要来自日本、香港、韩国、美国和德国,2006年上述五国(地区)的500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占全部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6%、26%、6%、4%、3%,合计达到65%。

从地区分布看,2006年,全国FDI的90.32%集中在东部11个省市,中部和西部20个省市利用的FDI不足全国的10%,FDI在中国的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仍然没有改变,甚至略有加强。500强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山东和广东等沿海省市,2006年500强跨国公司在上述四省市的投资占全部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9%、16%、12%、9%,合计达到56%。

从行业分布看,中国的FDI仍然高度集中在制造业,2006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为57.69%。除制造业之外,房地产、金融以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实际使用的外资也较多,在2006年,上述三个行业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1.85%、9.70%、6.08%,合计为27.63%,其他各行业合计利用外资仅占全国的14.68%。中国制造业外资高度集中在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等电子行业,2006年,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制造业外资的20.37%。另外,化工、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外资规模也较大,上述四个行业2006年合计使用外资占全国制造业外资的比重达到23.14%。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涉及到40个行业,但主要集中在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等,2006年,500强跨国公司在上述七个行业的投资占全部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1%、10%、9%、8%、7%、7%、6%,合计达到58%。

3.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利用外资比较

对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UNCTAD,2007)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与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利用的外资规模相对较小,截至2006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中国利用的FDI存量(stocks)占全世界的比重分别为14.91%、9.46%、6.52%、4.19%、2.44%。但是与亚洲主要国家,如印度、日本相比,中国的外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截至2006年,印度利用的FDI存量占全世界的比重仅为0.42%,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其FDI存量也仅占全世界的0.90%。发达国家中,相比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日本更注重对外直接投资,而并不注重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作为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走了一条与印度完全不同的道路,与印度相比,中国更倾向于模仿东亚小国(地区),如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等重视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从流入FDI存量在国内经济的重要性来看,与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相比,FDI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还是比较低的,截至2006年,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利用的FDI存量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3.5%、47.8%、35%、17.4%,而中国仅为11.1%。但与日本和印度相比,FDI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则相对较高,截至2006年,日本和印度利用的FDI存量占其GDP的比重分别仅为2.5%、5.7%,远远低于中国的11.1%。与欧盟、发展中国家整体、发达国家整体和世界整体相比,流入中国的FDI存量在中国国内经济的重要性也是比较低的,截至2006年,流入欧盟、发展中国家整体、发达国家整体和世界整体的FDI存量占其GDP的比重分别为38.0%、26.7%、24.2%、24.8%,都远远超过中国的11.1%。因此,尽管外商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有较高的份额,但从世界角度看,FDI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另外,从世界整体,以及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变化趋势上看,FDI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呈上升趋势,而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则在相对下降,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超过了FDI在中国的扩张速度。

二、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推动中国经济腾飞

1.外资、民营和国企,三分中国经济

利用中国国家统计局(2007)的资料,表4揭示了中国工业经济的三种经济类型的份额。由表4发现,2006年中国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创造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2.85%,远远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31.24%,外资、民营及国企共同三分中国工业经济,其中外资企业在中国工业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另外,由表4还发现,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资产合计仅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39%,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资产则高达46.41%,但其创造的产值却远远低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创造的产值。国有企业资产多而产值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资产少而产值高,这反映出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效率要高于国有企业。最后从表4还可以看到,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于增加中国的税收以及转移中国大量的过剩劳动力等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认为,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同国有企业一起共同支撑着今日的中国经济。

2.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提升了中国的贸易结构

中国商务部(2007)的统计数据表明,来自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1986-199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年平均分别仅为9.48%、6.41%、12.40%;然而在1991-2000年,上述比重分别上升为39.94%、34.41%、46.06%;在2001-2006年,上述比重进一步提高到55.71%、55.10%、56.39%,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半以上都由外商投资企业所贡献。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贡献更大,在200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8.06%来自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升级。

3.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弥补了国内资金不足,促进了固定资本的形成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UNCTAD,2007)的统计数据,描述了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占中国固定资本形成(Grossfixedcapitalformation)的比重,并与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到,在1990-2000年,流入中国的FDI占中国固定资本形成的比重年平均达到11.3%,远远高于印度、韩国和台湾,比美国、法国和德国高出许多,与欧盟较为接近,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但是远远低于英国和新加坡。在2004-2006年,流入中国的FDI占中国固定资本形成的比重有所下降,年平均仅为8.27%,但是仍然远远高于印度、韩国和台湾,大大高于日本,比美国和德国也高出4个百分点左右;比欧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及世界整体都略低,远远低于新加坡、英国和法国。因此,从世界角度看,尽管流入中国的FDI对中国固定资本形成的贡献要高于一些国家(地区),但与整个世界比较而言,流入中国的FDI占固定资本形成的比重还是相对较低的。

4.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创造了中国近一半的税收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2006)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税收总收入的42.21%来自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其中增值税的50.08%、营业税的33.01%、企业所得税的37.77%都是由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创造的。相对于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对中国税收的贡献更大。2005年,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国税收的29.62%、私营企业仅贡献12.59%,其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的贡献超过私营企业较多,2005年外资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占全国的比重分别36.51%、27.71%,而私营企业仅占全国的13.57%、10.06%。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2007)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2-2000年,全国涉外税收总额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年平均为11.37%,但是在2001-2006年,全国涉外税收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年平均达到20.52%,中国税收收入的五分之一来自于与外商投资企业密切相关的涉外税收。其中,2000-2006年,平均每年中国所得税收入总额的21.71%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在2006年,外资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为1534.8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所得税总额的22%;缴纳的增值税达到2361.9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增值税总额的22.06%。

5.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表明 ,2006年中国39个两位数工业行业里,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80%的行业有1个,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超过60%低于80%的行业有2个,即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超过50%的行业共有5个,超过30%的行业共有18个,超过25%的行业共有24个,超过20%的行业共有26个。而在1995年,在全国33个两位数工业行业中,外资企业产值份额超过50%低于60%的行业只有4个,超过30%的行业仅有6个,超过25%的行业仅有10个,超过20%以上的行业仅有14个。2006年,在外资企业产值份额超过25%的24个行业中,有11个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在1995年,在外资企业产值份额超过25%的10个行业中,仅有2个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许多工业行业,外资企业产值份额都在迅速增加,特别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外资企业产值份额上升非常突出,从1995到2006年,多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外资企业产值份额都上升了20%左右。而劳动密集型行业,除个别行业之外,外资企业产值份额增加相对较少,从1995到2006年,多数劳动密集型行业,外资企业产值份额上升不到10%。在自然资源密集型行业,外资企业产值份额不仅较低,而且变化也不大。外资企业产值份额的行业变化趋势,一方面,虽然有利于促进中国工业结构向高端产业升级,但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对高端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参与度过高,对国家产业安全会有一定的影响。

与外资企业不同,中国的民营工业企业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行业。2006年,在中国39个两位数工业行业中,民营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超过35%的行业有12个,其中没有一个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医药、交通运输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中国民营工业企业的产值份额都不到20%,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民营企业产值份额甚至不到5%。民营企业由于其起步较晚,而且受到资金、技术和市场规模的限制,只能集中在一些较为低端的产业。
国有企业垄断了中国的公用事业(2087.952,-67.09,-3.11%,进入该吧)以及一些资源密集型产业,如石油、电力和烟草等。

6.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推动中国的技术进步

2005年,中国大中型外资工业企业和私营工业企业的申请专利数、发明专利数和拥有发明专利数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5.78%、38.54%、37.49%,全国全年申请专利数的近一半、发明专利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都来自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另外,2005年,中国大中型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研发(R&D)经费、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1.19%、23.96%、24.15%。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研发活动推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三、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积极承担中国社会责任

1999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全球协议”号召各国企业遵守人权、劳工和环境标准等方面的9项基本原则,这9项基本原则概括而言就是要求企业承担其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socialresponsibility),以解决企业与劳工、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矛盾。在企业与劳工关系方面,要求企业公正、合理、合法的对待劳工,尊重劳工人权;在企业与消费者关系方面,要求企业生产优质合格产品、不欺瞒顾客、尊重消费者权益;在企业与社会公众关系方面,要求企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促进社会公平。

作为中国的企业公民,500强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承担了其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在文化、教育、环境以及社会公正和社会救助等方面也承担了较大的责任,对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1.相比500强跨国公司,民营企业更为重视劳工权利,但都需改进

南方周末“2007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贡献排行榜”上榜的100家在华500强跨国公司中,99家按时足额的为公司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只有1家例外。在上榜的100家民营企业中,100家都按时足额地为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在劳动纠纷方面,100家500强跨国公司中有91家不存在重大的劳动纠纷,劳资关系比较和谐,但仍有9家500强跨国公司存在重大劳资纠纷,一些跨国公司侵害劳工权利的现象比较突出。而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相对较少,在上榜的100家民营企业中,仅有3家存在重大劳动纠纷,劳资关系比500强跨国公司相对更为宽松。在成立工会以维护劳工权利、增强与企业的谈判能力方面,截至2006年底,上榜的100家500强跨国公司中仅有61家成立了工会,而上榜的100家民营企业中成立工会的达90家,仅有10家企业没有成立工会。
2.民营企业比500强跨国公司更为重视商品和服务质量,但都存在较大问题

在上榜的100家在华500强跨国公司中,存在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公司多达51家,超过了调查公司的一半。而上榜的100家民营企业中,只有26家存在质量和服务问题,截至2006年底,100家民营企业中,仅有6家尚未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一些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如一些手机生产商生产的手机按键不灵或信号经常出问题、一些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发动机或变速器经常出问题;另有一些跨国公司服务态度恶劣、售后服务质量差。一些民营企业也常常因为其较为低劣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受到消费者的投诉。

3.500强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都较为注重环保,电子和汽车类跨国公司环保问题严重

在上榜的100家在华500强跨国公司中,有86家跨国公司不存在环保违规或环保不达标事件,有14家跨国公司存在环保违规或环保不达标事件。分国别来看,存在环保问题的跨国公司中,有8家来自日本和韩国,有4家来自美国,有2家来自欧洲。分行业来看,存在环保问题的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和汽车行业,14家存在环保问题的跨国公司,有8家是电子企业,有5家是汽车企业。上榜的100家民营企业中,存在环保问题的只有12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工、水泥、钢铁和医药等行业。尽管在100家上榜企业中,存在环保问题或受到环保投诉的民营企业数量较少,但是仍有多达.39家企业尚未通过ISO14000环保认证,民营企业的环保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4.民营企业和500强跨国公司都积极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2006年,上榜的在华500强跨国公司中,有73家都有各种类型的捐赠行为,73家公司捐赠金额合计为98905.78万元人民币,其中捐赠金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公司有12家,捐赠金额最高的前三位公司分别是,诺华(中国)总部50000万元人民币、阿斯利康7704万人民币、大众汽车6271.6万元人民币。跨国公司对华捐赠行为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对灾区居民的援助,二是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或者成立希望小学基金以及其他教育基金或社会再就业基金等,三是医疗慈善援助,包括残疾人基金、健康基金以及医疗器械药品捐赠等。

上榜的100家民营企业中,有84家在2006年都做出了各类捐赠,其捐赠金额合计为82287.5万人民币。其中有24家企业的捐赠金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捐赠金额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世纪金源集团1.9亿元、苏宁电器(44.00,-1.20,-2.65%,进入该吧)集团5396.4万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5010万元、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4000万元。民营企业的捐赠也主要集中在健康、卫生、教育以及环保等领域。

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的捐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在健康、教育、能力、机会和生命等方面的平等性,对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