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耶稣

鲁迅对自身的精神痛苦能够有一种极大的承担,但大多数人的天性都是趋乐避苦的,乃至主要是追求物质的安适的,如何对待他们?是要求他们上升到和自己一样,还是像耶稣一样去俯就他们?

责任编辑:马莉

■心灵史

说起鲁迅与耶稣,两者的距离似乎相当遥远,耶稣是作为“上帝之子”来到人间,宣讲拯救的福音,主张宽容忍让的爱。而鲁迅是一个无神论者,对死后无所畏惧,决绝地说过“一个都不宽恕”。

但在有一点上,可能两者相当接近。鲁迅在《野草》中有一篇“复仇(其二)”,直接描述了耶稣之死。他写道:“路人都辱骂他,祭司长和文士也戏弄他,和他同钉的两个强盗也讥诮他。

看哪,和他同钉的……

四面都是敌意,可悲悯的,可咒诅的。

他在手足的痛楚中,玩味着可悯的人们的钉杀神之子的悲哀和可咒诅的人们要钉杀神之子,而神之子就要被钉杀了的欢喜。突然间,碎骨的大痛楚透到心髓了,他即沉酣于大欢喜和大悲悯中。”鲁迅深深体会到耶稣的孤独,以及和大众的疏离。耶稣被抓后,众人都远离他,连他的门徒也不认他;他的同胞在祭司长等少数人的带领下,聚众逼着总督一定要判处他的死刑;而最后不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