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言——互联网盗火者

张雷说,“可以说,译言把千千万万小的利他和利己的行为聚合起来,成就了巨大的利他的成果。”

这家网站聚合了千万小的利他和利己的行为,获得了巨大的公益成果

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已经突破2.53亿,首次超越美国而居世界第一,几乎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网民。这些数字似乎能让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骄傲。然而让中国网民尴尬的是,在互联网这座浩瀚的知识宝库中,英文信息占了80%,在剩下的20%中,法语占其中的大约5%,汉语信息所占百分比微不足道,至于其中的精华信息,更是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中国网民英语水平不足以阅读英文文章,谁能帮他们弥补缺憾?

2006年,译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依靠网友的介绍、翻译来把外国媒体的精华文章介绍给读者,这种简单的模式,不像是在做生意,更像是个公益组织。正是因为有众多义务参与者,译言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乌托邦”性质的网站,才能成了如今号称“中文互联网上日更新量最大”的翻译网站。

由利己聚合而成的利他结果

张雷、赵嘉敏、赵恺,译言网的3个创始人的经历有些相似,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生人,都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都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张雷和赵嘉敏是大学同班同学,和赵恺是同一所高中的老同学。

“我大概从1996年接触互联网,那时在网民中已经算高龄了,因此主要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少了些娱乐的因素。”张雷说,“这让我感到中文互联网娱乐有余、信息性不足,从而萌生创办译言的想法。”

另外一个原因,显然是出国留学的经历。在国外,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媒体以及各种不同的观点。“中文互联网与英文互联网信息的广度、深度有巨大的落差,因此觉得这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一个类似的翻译网站叫“经济学人中文版”,创始人杨松的经历可谓殊途同归。从2005年6月开始,杨松因为考研而接触到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半年里阅读了几百篇文章,英语获得了不错的分数,于是便把这本“非常非常非常棒的杂志”的PDF版上传到网络,与网友共享,并组织网友一起翻译。用他当时的话来说是:“看一本《经济学人》胜过北师大读书4年。”

最早的译言是以博客的形式出现,名字叫“言多必得”。从2006年7月开始,张雷3个人开始自己翻译一些东西,发布在博客上。“言多必得”的文章在话题上非常集中,主要是与创业——特别是IT创业——相关的内容,包括互联网技术、风险投资和商业模式。博客上的第一篇译文《做一个天使投资者》,还有赵嘉敏的第一篇译文《白手起家的艺术》,都属此类。

第一次“跑题”来自于张雷翻译的文章《复发型和扩散型乳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