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调查·市场篇之西部】有人创业无人贷款

亲戚会常过来看看他们的经营状况,“如果保持稳定,就也不说啥时还,每年给利息就成;如一看苗头不对,估计他们也敢搬机器。”

责任编辑:邓瑾

订单来了,可就是没钱让机器转起来,眼瞅着就业机会溜走了。

80后回家创业:遭遇资金链断裂

2月12日,元宵节后第三天。

面包车嘎的一下停在离重庆万州区高粱镇不远的一条道路上,28岁的李相林跳下车,指着道边的两层民居,笑着对记者说,“到了,参观下我们的豪华厂区。”

去年5月才成立的万州双赢塑胶制品厂,是李和他的发小罗洪川用多年打工的积蓄以及借来的资金办起的工厂。

拉开工厂的卷帘门,里面的7台机器全都闲着。“这些宝贝全转起来,一年可有两三百万的营业额唦。”罗洪川看着机器,一脸的惋惜。

有谁会想到,过去几个月里从这些不起眼的机器上走下来的产品,很多都进入了大公司,甚至奥运赞助商的产品链。

工厂最忙的时候是在去年7月底奥运之前。为了要给奥运赞助商雷士照明生产一种灯饰上的塑料支架,李相林从镇上招了很多临时工,通宵达旦地忙了两个星期。正因为此,李相林逢人就自豪地说,鸟巢里的灯饰支架就是“双赢牌”。

可如今,由于一些大客户的回款要在产品销售后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家靠打工积蓄以及筹款办起来的工厂,资金链断裂。

“我们把裤兜里所有的钱都算上,也就剩二十多元了。”罗洪川说。

为此,他们最近不得不推掉了两个50万元的大单子。

李相林抚摸着安静的机器,其中三台绿色的机床是去年他从广东拉回来的。“3台10万,我就要二手的!”李拍拍机子说。

“一开始就该买多一些机器,客户过来参观也觉得踏实。刚起步半年咱能有一半时间转起来就算不错了,你指望一年收回成本?”李自我鼓着劲。“小样,年前蹲在机器下抽闷烟的谁唦撒?”罗洪川不服。

创业机会:航母需要小舢板

李相林16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