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托经济危机的“福”——专访沈阳市市长李英杰

全球经济衰退,成了老工业基地城市、资源型城市寻求城市转型的最大契机。沈阳和大同,就是这样的例子。

责任编辑:郭力

■编者按: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辽宁调研,指出要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事实上,不仅是老工业基地城市,还有很多资源型城市,一方面,因为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它们幸运地躲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也为它们提供了大量的订单。全球经济衰退,成了老工业基地城市、资源型城市寻求城市转型的最大契机。沈阳和大同,就是这样的例子。

我们的工业可不是“三来一补”,而是植根在这片土地上的,这就是本质区别。因为我们不是外向型的经济,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这成了一个天然的优势。

沈阳市市长李英杰最近终于体会到了外向型经济程度低的好处,因为这已经成为老工业基地沈阳,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的重要原因。“过去觉得外向型经济程度低相对是劣势,现在是优势了,所以说福兮祸兮很难说,这要实事求是。”李英杰说。

在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沈阳的制造业依然有不错的订单,特别是当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时,沈阳的房市反而“稳中有升”。

关键是,新的一年,沈阳看起来准备要大干一场。它的经济增长目标是14%,这远超过中央政府既定的8%。

沈阳为什么会如此“雄心勃勃”?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沈阳,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所受到的影响,与别的城市有何不同?3月9日,沈阳市市长李英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