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星北之后,还有李扬鉴……

撰写个人回忆录渐成风气。尤其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不同伤害的人,步入人生的晚年,自述历史、存之后世的心理动力更为强烈。李扬鉴先生的这本回忆录,就是如此

责任编辑:刘小磊

如何才能营造适宜科学之花盛开的生态环境?李扬鉴先生的人生经历,或许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近些年,撰写个人回忆录渐成风气。尤其是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不同伤害的人,步入人生的晚年,自述历史、存之后世的心理动力更为强烈。李扬鉴先生的这本回忆录,就是如此。

李扬鉴先生是一位在反右运动中蒙难的理工科知识分子。此前,同时蒙难者写作长篇回忆录的多为作家、记者、社会人文学者和律师,理工科学者较为少见。因而这本书不仅是个人苦难和奋斗经历的宝贵记录,也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鲜活标本。这方面的标本不多。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束星北档案》(刘海军著)可算一个典型标本,受到知识界的高度关注。现在,李扬鉴又提供了一个典型标本,同样值得关注。我对束星北从事的理论物理学和李扬鉴从事的构造地质学都是外行,对他们从事的专业没有资格发言,只想从学者和学术生态环境的关系入手,对他们做一些比较。

先说他们二人的共同点,我看至少有三:一是性格都很独立。李扬鉴的回忆录原本叫作《特立独行的人生》,特立独行是他的性格特点。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