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 绿动未来 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访水生态修复工程师韩国杰】

 

韩国杰自称“老韩”,其实并不老—70后,有着十多年环境保护的经验,由于长期在户外工作,他皮肤黝黑,手指粗糙而又不拘小节。

不久前韩国杰为一个小区做水景观改造,治理河道、改善生态。然而他并不满意。“小区水景观展示基本上就是一个鱼缸。这是一个误区。”开发商总试图为房产打广告、增加一些亮点,要求水景观给人以视觉冲击力,而这种诉求和做生态环保本身是背道而驰的。韩国杰以放养锦鲤为例。鲤颜色漂亮喜庆,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但放在小区的水环境中,“这种审美是病态的”。一来锦鲤作为杂食动物,在人为环境中比较凶猛,会威胁到其他小鱼的生长;另一方面,锦鲤的色彩过于鲜艳,在野生环境中又容易被其他物种侵袭。而且锦鲤非常好动,容易对水质产生影响,使虾、螺蛳等生物不能生存。

“做生态就是做细节,小到一个虾子,大到一只鸟,我们都要提供它们生长的空间。”韩国杰认为最好的方式是用原生本土的物种来建设水环境,恢复水域本来的面目。比如对流经小区的河道改造,只是在河中做了浮岛,提供了植物生长的空间,却没有考虑提供动物们生长的空间,这是一大弊端。韩国杰也反对对河岸做驳岸,虽然驳岸看上去很美,可是它阻隔了水陆交换的地带,而这个地带作用很大,水中60%的污染物可以通过这个地带分解、过滤,水中一些生物也依赖这个地带生存、生活,比如蝌蚪成熟后要通过这个地带爬上岸,可是一旦做了驳岸,这些陡峭的岸壁给小青蛙的生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们对生态美的理解还停留在十分肤浅的层面。其实生态的美是一种多层次的美。”我们跟着韩国杰的描述,仿佛观察到一幅参差错落的自然美景:一个水塘,周边生长着植物,这是一个生态群落,水里有生物,有小鱼小虾,有蜻蜓幼虫,蜻蜓幼虫羽化,蝌蚪变成小青蛙……对自然的观察是可以永不厌倦的。韩国杰在广州曾经做过一个水生态实验,有一天他在这片生态实验水域发现了一窝鹪鹩,他悄悄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朋友,并嘱咐他千万别去打扰这些“客人”,于是他天天在一边观察鹪鹩生活、孵蛋、小鸟的成长。“这样的情景美极了,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种美。”韩国杰动情地说。

而科普教育的落后、对生态理解的不足令韩国杰感到现实的严峻。“生态与不生态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为谁服务的,”他说,“如果仅仅是为人服务,那绝不是生态,那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我们现阶段所谓的“生态治理”其实是一种“生态补偿”,是在破坏了环境之后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补偿措施,而远远谈不上治理和修复。真正的水生态治理,还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和对生态更清醒的认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