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行日记(3)

也许,整个政治话语就像一种精神投入对象、一种压抑对象,加之该对象使他们成了非对抗性的、处事平心静气的。我们迁就大部分多格扎(Doxa),而有关身体的、激情的话语的其余内容也就自由了。

参观

商店。我们受到了欢迎。水果(苹果,葡萄,梨。气味浓烈。)。

带有柳条编织外罩的大热水壶。【这里所说的“柳条”,很可能是作者对于“竹皮”的误判。——译者注

非常干净,秩序井然。

在一个家庭(天气非常晴朗)。小块的方方正正的菜地。

母亲讲话:

解放前【“解放”指的是1949年共产党对于国民党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等等。

1949年,中国共产党把我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

1954年,我们参加了初级合作社。

1955年,我们盖了五间房。


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译者:怀宇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个男孩,四个女孩。大儿子(24岁)在工厂上班。

用上了电。

她的丈夫:制砖。

[我想到这样一点:所有的妇女都穿着裤子。裙子在这里消失了传统的服饰就是裤子。*。]

剩余的钱:放进储蓄银行【这里似乎应该是农村的信用社。——译者注。

“现在的生活确实是非常好的。与旧社会作比较:天上与地上。”

[在这个家庭的参观,使人联想到荷兰马肯岛(.leMarken)上的房子。]

现在,妇女有权学习,有权去看电影等。

白天:5点醒来。

6点去田里干活。7点30分吃早饭。

10点休息。

12点,吃午饭。

13点30分,工作→15点30分。

田间小息等。→晚上7点。

晚上:有时放电影。

劳动:每一天,计工分(男人按28天计算,妇女按26天计算)。星期天不休息。循环往复。

每10天中,有半天搞政治+每周三次学习。今天:批判孔子和林彪。林彪:想恢复旧的制度,为的是让农民继续穷下去。我们狠批林彪【《原样》代表团和它的陪同人员到达时,正值大规模批判孔子和林彪的运动,即所说的“批林批孔”运动。这一运动是“文化大革命”的“左派”1973年8月于中国共产党十届全会之后发起的,首先针对的是孔子,并借助于批判孔子而批判周恩来和当时开始恢复权力的温和派人物,如邓小平。激进派极力想把批判和对“文化大革命”的歌颂联系起来。从1974年2月开始,这一运动也结合对孔子的批判开始批判林彪,并下大力气扩展到群众之中。后来,这一运动逐渐地被温和派重新控制,他们改变了运动的主题,主要转向提倡生产。这一运动于当年年底结束。】。[一直是女人在理直气壮地说话。]孔夫子想恢复奴隶制社会。林彪也是一样,他和孔夫子如出一辙。

有几盆天竺葵。

在土路街道上。

在黑板墙上,有用粉笔写的诗。

第二家。篱笆围墙,低矮的果树正在开花。20岁的女孩(就是开始时为我们斟茶的那个女孩):有时候,她自己也写诗(她阅读描写英雄的小说)。

开心、称许、认同的时刻:两个班级,一个班在上英语,一个班在上物理(关于力的内容)。

学生们鼓掌欢迎。一副副面孔。教学器具简陋,但干净。我们赠送礼物。随后,他们又长时间鼓掌。

化学课。每一个座位上都有一个水盆和一个水龙头。

乒乓球。索莱尔斯打了几下。大玻璃窗户外面,天气非常晴朗,栽满了小树。

有电。英俊的男教师穿着蓝色劳动服。【他的手柔软而温热,并且我了解到他是一名工人。】*

这一切都带有色情意味。

这些班级,到底有没有混文凭的学生、爱搞恶作剧的学生、坏思想的学生呢?

“要互相帮助。”

卫生院。盐酸。地上有水洼。五位赤脚医生,其中那位女的,长得迷人,像是日本人,她向我们介绍卫生院(她穿着一身长长的白色工作服,就好像她是在掩盖自己)。

晚上。木偶剧。

很大的郊区才有的大厅。潮湿气味浓重(参阅卫生院的情况)。感到压抑与不可避免:我们这两排上岁数的欧洲人被围在中间。不可能与别人混在一起。他们不愿意混在一起。我们的身体都被保护了起来。太特殊了。

夜间:平生最厉害的偏头疼——无法入眠与恶心。难受、心灰、恐慌。对于这一点,我最终认为,它象征着对白天的活动的完全拒绝,象征着在“是的,无话可说”与“不,我不想说”(即偶像崇拜者的“是的,但”)之间的断裂*。【对于俗套与多格扎(Doxa)的厌恶。

回想:也许,整个政治话语就像一种精神投入对象、一种压抑对象,加之该对象使他们成了非对抗性的、处事平心静气的。我们迁就大部分多格扎,而(有关身体的、激情的)话语的其余内容也就自由了。

网络编辑: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