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传道 以财富赞助思想】花钱的本事——介入文化的西方模式

有的赞助项目,深度介入区域经济、文化、政治时务,影响区域国家的发展,令基金会、智库的价值呈现出斑驳复杂的特色。

有的赞助项目,深度介入区域经济、文化、政治时务,影响区域国家的发展,令基金会、智库的价值呈现出斑驳复杂的特色。

尽管基金会、智库强调发展的独立性,但仍难以摆脱其背后资本大佬的掌控。

富人、慈善、捐赠、公益,这八个字给社会带来激情、动力、梦想,同时也困扰许多人。相对于慈善事业十分发达的美国,中国的富人慈善一直在犹疑观望中纠结。此前,陈光标个人英雄,高调慈善,已在富人群体中产生骚动。有被媒体盯上、几要被逼捐的富豪,振振有辞地反问:发展才是最大的慈善,士兵可以交出枪支吗,农民可以捐掉种子吗?

质疑不能说全无道理,毕竟捐赠式的慈善,是最原始与古朴的慈善方式之一种,而它对企业家而言,也不能说全无弊端。当一种技术含量过低、发展可能性几乎没有的捐赠遭遇接连的否定,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能给人以憧憬与梦想空间的慈善方式,他们找到了,那就是“思想慈善”。或者说,“思想公益”。

对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的赞助体系,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发展健全。企业家们怀有各种目的,以能介入文化与思想领域为荣。他们中表现杰出者,也赢得“思想家”的社会头衔。2010年12月14日,美国杂志《外交政策》公布本年度“全球百大思想家”排名,微软创办人盖茨与股神巴菲特同列全球思想家榜首,美国总统奥巴马排名第三。这让人耳目一新。

多年来,企业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一直是困扰社会的话题。卡内基对此有句名言:“赚钱需要多大本领,花钱也需要多大本领。”他一直不主张把财富零零碎碎地分给老百姓,而是采取办企业的方式管理,目的却是为了公众利益。卡内基最后想到的办法,是尝试用办基金会的方式,向贫困人群、教育和文化事业提供资助。

成立基金会也只是“思想公益”的一种,此外,常见的有捐助大学、创办智库等形式,以金钱影响文化,以赞助的项目体现企业家的价值取向。

出于生存和发展的考虑,基金会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例如,国际研究与交流项目就将转型国家特别是前苏东国家作为自己关注的主要目标;亚洲基金会则主要关注亚洲的各项活动。从业务上看,各基金会也在逐渐调整,增强核心领域的竞争力。例如美国的兰德公司专注于外交和军事领域;福特基金会在教育领域享有盛誉。而组织形式则日趋多元化。日本的川和平财团主要通过课题研究影响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的相关因素;英国威尔顿庄园会议则通过“论坛会议”的形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高级别国际会议品牌。

不可否认,有的赞助项目,深度介入区域经济、文化、政治时务,影响区域国家的发展,令基金会、智库的价值呈现出斑驳复杂的特色。尽管基金会、智库强调发展的独立性,但仍难以摆脱其背后资本大佬的掌控。这种掌控,并非是直接的,也不一定是出于邪恶的目的。但它始终体现一种价值观,结果的认定,不同人,自然不一而足。

但不论如何,这种赞助文化与思想研究性质的行为,让企业家、富人从常见的捐赠形式中跳脱出来,从而实现他们对社会责任的另外一种兑现,丰富了企业家影响社会、关注社会的形式。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