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保钓精英归国记

1949年以后,北美基本没有出现过华人知识界大规模的运动。那一次,刚刚才去世的何炳棣先生(他那时候年纪算是比较大的)和杨振宁先生(现在还健在),他们都参与了。还有一些年轻人,比我们还小的学生们。

希望我们这一股牛劲能够松动几块冻硬了的心田——《水牛》发刊词

兵临城下

1948年,我家住在济南,解放军兵临城下,守济南的国民党将领宣誓“愿与此城共存亡”。那时候物资供应已经很匮乏,国民党空军把物资空运来,再回去运第二趟时,就空出位子来,可以运人。

我父亲曾经救治过一个胃下垂的病人,那人恰好负责空运,看到局势越来越紧张,他估计空运维持不了多久,济南解放是很短期的事了。有一天他忽然对我父亲说,你救过我一命,我这次也给你家人一个机会,你们愿意走的话,行李都不准带,只准6个人。他之前先打听了我家的情况,我父母加上我们4兄妹,正好6个人。

张信刚

1940年生于沈阳,8岁随家人赴台。1969年获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加拿大任教二十多年,曾获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90年创建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1996年至2006年任香港城市大学校长,以人文治校著称。
他曾是海外华人精英“保钓运动”的骨干分子,上世纪70年代初主创当年影响较大的钓运杂志《水牛》。他还是潜心游走于不同文明间的观察者,从地理切入历史,几十年间“体知”伊斯兰世界和东正教社会,著有《大中东行纪》。

飞机是飞往上海龙华机场。我的外祖父&l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