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救援 雅安地震中的中国红十字会

这个庞大、复杂的组织带着积极的热情,但以低效的方式一头扎入了震区。无论高级干部还是基层人员,在提高行动的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看起来都有些不知所措。他们也清楚,红会如今急需面对的,除了公众形象的改善,还有救灾在现代化和高效率方面越来越高的标准。但就算对自己庞大复杂的组织结构、和步调难以统一的行动模式,也没几个采访对象说得清楚。

责任编辑:曹筠武 杨继斌 苏永通 叶伟民 姚忆江 何海宁

4月21日,芦山县第三小学,一名志愿者走过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援帐篷。 (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编者按在飞往震区的飞机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宁肯动作稍大,救助的力量要大于灾害的力量。”视察灾情后,李克强要求“科学评估、科学指挥”,在灾区的每次会议上,他都强调要科学施救。

正如总理所言,科学才是第一救灾力。经雅安地震检验,汶川后大幅重建的国家救灾体系显示出及时的响应和强力的动员。雅安救灾同时对救援行动在信息研判、组织调度上提出更高要求。

在过去的4天里,可以看到他们的努力,也能看到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机构一如既往的风格与效率。

在雅安灾区,中国红十字会依然延续着过去5年来被社会各界口诛笔伐的日子。最新的“躺枪者”是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的27岁的志愿者彭措邓珠。

自从4月21日凌晨抵达芦山县城,彭措邓珠已经作为红十字会志愿者连续工作了三十多个小时,困的时候就趴在小桌子上睡会,饿的时候就煮一桶方便面。即使在凌晨,他也得不断接待受伤生病的灾民,或远道而来的志愿者,眼睑红肿得像座小山。

4月22日,彭措邓珠蹲下来给一名志愿者包扎伤口的照片开始在网络上疯传,那条微博把焦点放在了他的脖子上一串由金佛珠组成的项链。网民质疑:红十字会志愿者好富裕啊,抗震救灾戴这么粗金项链。

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谩骂让这个27岁的藏族年轻人手足无措,他边刷新微博,边用又惊又气的语气重复说:“我为红十字会工作有错吗?”彭措邓珠16岁即开始做生意,摆过地摊卖过服装,后来通过做虫草买卖成为一名颇有实力的小生意人,脖子上金项链为活佛开过光,陪伴他走过汶川和玉树灾区。

这位热心于各种公益事业的年轻人20岁跟随一名藏医学习医术,徒步进入芦山县后,他找到红十字会成为指挥部医疗志愿者,他从没想到会落到被网民用“滚”字辱骂的地步。

一如志愿者彭措邓珠,中国红十字会在芦山县不仅要忙于赈灾,还必须面对潮水般的质疑。在汶川地震中作为主要民间捐款平台的中国红十字会,仍未从“郭美美事件”的阴影中走出。2011年红十字会披露的统计数字显示,其汶川救灾过程中共接收了计199亿元人民币的捐款和物资,而在雅安地震期间,其募捐额一度落后于壹基金,公众的选择,让这个官方色彩浓厚的人道组织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

截至4月23日下午5点,红十字会收到社会各界捐赠款物2.3亿元。

“网络事件影响很大,我们也只能靠时间,靠踏踏实实地用行动去证明。”中国红十字总会赈济部部长王平感叹。于红十字会而言,此次救灾,不只是去拯救震后的雅安灾民,也是他们对处于舆论漩涡中的自己的一次救赎。

但重拾尊严谈何容易。就在芦山赈灾期间,从“虚开发票”、向台湾红十字会收取“500万元买路钱”,到张冠李戴的“工作人员戴浪琴表”,接踵而至的传言,将红十字会又一次次推向舆论漩涡。这些已经被证伪的传言背后,是中国红十字会面临公关危机的事实。

四川红十字圣爱基金会的一位负责人称,这是自己种下的苦果,但这次地震也是他们树立&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