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烂尾了该怎么办”一个人的昆曲“百家讲坛”

搞金融的票友叶肇鑫自己出资,请昆曲名家口述经典折子戏,做了私家版的“百家讲坛”。岳美缇说,把平素鲜有交往的同行捏在一起说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至少“要国家来做才能做到”:“这是昆曲界六百余年历史头一遭。”

责任编辑: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葛佳男 龙健 陈延舟

2013年4月5日,赵云健的学生在上海顾村公园表演昆剧《游园惊梦》。如何让学生真的爱上昆曲,让老师讲真的精华,叶肇鑫的办法是请名家像解剖麻雀一样,用两三个小时解剖他们表演过的一场经典折子戏。 (CFP/图)

搞文学的白先勇做了青春版《牡丹亭》,搞金融的票友叶肇鑫自己出资,请昆曲名家口述经典折子戏,做了私家版的“百家讲坛”。

岳美缇说,把平素鲜有交往的同行捏在一起说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至少“要国家来做才能做到”:“这是昆曲界六百余年历史头一遭。”

“没想到,这事竟然让一个圈外人、‘个体户’做成了。”72岁的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小生岳美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圈外人”名叫叶肇鑫,今年68岁,他既不是昆曲艺术家,也不是昆曲研究者,只是一位普通的昆曲“票友”。但他却做了一件昆曲界的“大事”——2010年1月起,他拿出自己积蓄的三分之二,还抵押了一栋房子,筹得近500万元,将29位分属全国7家昆剧团、生旦净丑不同行当、平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一流昆曲表演艺术家集合在一起,以“一人一说,一戏一题”的方式,让艺术家们说了一出昆曲“百家讲坛”,口述他们演绎的经典传统折子戏。

“这是昆曲界六百余年历史头一遭,在戏曲界也从未有过。”岳美缇说,她原本认为把平素鲜有交往的同行捏在一起说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至少“要国家来做才能做到”。

2013年5月28日,“说戏”工程从计划筹备到竣工、出版历时五年,叶肇鑫真的做成了。艺术家们说的109出折子戏变成了110张光盘、500多小时影像资料和150万字文字资料,汇成“活文物”《昆曲百种·大师说戏》。叶肇鑫再次出资100万,委托出版社启动《大师说戏》的出版工作。

“白先勇做青春版《牡丹亭》做成了,他是圈外人,做文学的,有些事非昆曲界人士来做,视野会不一样。”叶肇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老学生很不满意

叶肇鑫原是金融界出身,在香港工作了几十年。2006年,他退休十年的时候,从报纸上偶然得知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在举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