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就是个自媒体张大春看李白

张大春称,在唐代,有国际经验的诗人,我只找到了李白。张大春笔下的李白是个逃亡者。他的祖上逃到了西域,父亲李客带着他偷偷溜回了中土,李白一辈子对身世避讳不谈。“他一直错认这个时代,他不知道自己在一个帝国之下,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战国时代的人。”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龙健 蔡佳茵 王煦

在唐代,有国际经验的诗人,我只找到了李白。

中国诗人很少把自己的诗当成礼物送人,这很有媒体传播意识,是一个“自媒体”,也是让他名满天下的原因之一。

——张大春看李白

一个演员涂了红脸就唱关公,涂了花脸就是张飞。每个作家都应该尝试变换腔调。“风格论”害惨了现当代作家。

——张大春

张大春想和各种意识形态都保持“比较冷”的观察距离,他觉得作家不应有强烈的意见,“我唯一的强烈意见就是反对强烈意见”。 (CFP/图)

张大春每天在家里写小说到下午两点半,然后到台北古亭恒生银行大楼里的News98电台,从三点到五点主持两个小时“大春泡新闻”,讲时事、科学、音乐、法律、古典文学。电台的节目完毕,是他一天中最累的时候。

电台楼下马路对面,一间咖啡厅是张大春常去的。9月的台北还正热,他坐下喝加冰的可乐,仍穿着印有“大唐李白”字样的宣传T恤,2013年7月初他在香港书展上穿的就是这一件。他最新的小说《大唐李白》2013年7月底由台湾新经典出版社出版。

一本理论著作《小说稗类》,虽不是高头讲章,但小说家讲小说,行家里手,尤其将天下小说用东西经纬捋成几条辫子,掰开揉碎,为不谙外语的作家或读者一一道来,“西语教养”了得。

《聆听父亲》本应是一本传记,但他从六大爷留下的70页《家史漫谈》,把家族故事推演得扑朔迷离:爷爷在日本征服者到来后干过一段“维持会”的金库主任,而父亲在江湖的清帮中算是一个“帮朋”。“帮朋”的命运是逃亡。张大春是1957年生在台湾。清帮的线索在《城邦暴力团》中成为主脉,帮会文化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图解,又显出他的“中文教养”。

写李白缘起于他爱诗。张大春习惯早上六点半钟起床,第一件事是写一首律诗,最长的有五百字。从2013年春节后开始到2013年7月份,《大唐李白》第一部《少年游》半年就完成了;目前第二部也写了一半。李白传记小说计划共四部,一百万字。

第一部《少年游》,“写李白从十七八岁到二十二三岁,反映当时的大唐和之前一两百年的不同,有时候会到北魏,典故用得久甚至还会跑到两汉”。

第二部《凤凰台》,写李白结婚,到入长安之前,“这一段时间在安陆,现在的湖北。所谓‘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实际上到处游山玩水也不见得是蹉跎”。

第三部《将进酒》,“说的是他四十岁入宫一直到天宝大乱十年”。

第四部《卓越歌》,“写李白跟永王造反,大概写到四十几天之后,然后就是(写)李白死前两年”。

张大春笔下的李白是个逃亡者。他的祖上逃到了西域,父亲李客带着他偷偷溜回了中土,李白一辈子对身世避讳不谈。“他一直错认这个时代,他不知道自己在一个帝国之下,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战国时代的人。”

我猜,李白家里做的是物流

南方周末:为什么写李白?

张大春:写李白首先和我爱诗有关。我已经写了几年的古体诗,台湾也没有发表的空间,从有网站以来,我基本上是在大陆的网站上发表。古体诗有格律的要求,尤其是古典诗里面的近体诗,我又特别喜欢钻研格律。李白反而是一个在格律上特别“出格”的人,这对我是很大的一个迷惑。写诗的人,只要你稍微有一个地方出律就有人拍砖的,李白就不一样。我很想知道他那个时代怎么形成格律,他又是怎么跳脱格律的。

李白的身世,过去有很多的研究和传说,看起来彼此不大相容,我又做了整理。包括他是不是外国人,是不是胡人——这是两个概念。包括他是否是道教徒、是否爱喝酒;也有人说他的婚姻是入赘,是否真的是这样?大大小小的问题,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