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西红柿” 重庆富人艺术再教育

2012年春节前夕,周迓昕在“ 空间”举办了一场名为“十二个番茄”的展览。原本要叫“西红柿”,后来改成“番茄”。西红柿是“西红市”的谐音,“唱红歌”期间,重庆曾在民间得此戏称。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龙健 蔡佳茵

周迓昕把画廊从北京搬到“当代艺术荒漠”重庆,原本打算先亏五年。三年过去,他手里已经积攒了十个藏家——“系统地买画、只买一个或两个人的画”那种。现在,周迓昕打算带着这些“富裕圈层”,继续往当代艺术的国际通道上走。 (南方周末记者 蒋彬/图)

重庆人周迓昕“北漂”多年,曾在北京798艺术区经营过一间画廊。要想在画廊林立、当代艺术市场发达的北京立足,并非易事;与此同时,他还要对抗“798”年年上扬的租金,“一年500万运营费打不住”。

2010年初,周迓昕回到重庆开了家名为“空间”的当代艺术画廊。这样的画廊在重庆不超过9家,大多还兼具餐饮、家居等大杂烩式的功能。

周迓昕看中的是当代艺术在重庆的“一片荒漠”。很长时间,重庆文化市场欠发达,多年的码头文化、袍哥文化浸淫,重庆人有的是江湖气。当代艺术“阳春白雪”,感兴趣的重庆人并不多。

从2007年开始,重庆文化市场逐渐有了些起色,以前话剧在重庆根本没有市场,现在不仅话剧,即使音乐剧和芭蕾舞这样的小众演出,票房表现也不错。这些都让周迓昕看到了希望。

重庆曾是离当代艺术源头最近的地方——位于重庆九龙坡区一片“城乡接合部”模样的四川美术学院,走出过张晓刚、周春芽等一批中国当代艺术界“大佬”。2011年,张晓刚1988年创作的油画《生生息息之爱》在香港苏富比以1020万美元价格售出,相当于450个爱马仕铂金包;2013胡润艺术榜上,周春芽则以4.7亿元的总成交额,成为中国最贵的在世艺术家。

偏居西南,周迓昕的画廊运营成本一下从每年500万降到了60万。开幕那天,他请来加拿大领事馆、英国领事馆等外国领馆总领事。看完展,他们表态:“你这是北京标准啊!”“北京”没有的标准是,艺术家们大胆的表达“超乎想象”。

“没有人管我们”

2012年春节前夕,周迓昕在“ 空间”举办了一场名为&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