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那些头脑发热的人冷静下来” 克里米亚纸面上的排兵布阵

“驻守在克里米亚的军人情绪很低落,逃兵数量增加。军人们已经一个多月没发工资,粮食供应也出现问题。”更麻烦的是,乌克兰政府尚不知该削减哪项预算开支,为军队发工资以挽回军人的信任。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王乐

当地时间2014年3月2日,乌克兰普里佛尔诺耶,乌克兰军事基地外,一名当地居民挥舞着俄罗斯国旗从一队俄罗斯士兵旁边走过。数百名武装分子包围了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的一军事基地,禁止乌克兰士兵自由进出。 (CFP/图)

“驻守在克里米亚的军人已经一个多月没发工资,粮食供应也出现了问题。”民族、宗教和历史的纠葛,正撕裂着乌克兰军人对国家的认同。

通过排兵布阵,“让那些头脑发热的人冷静下来”,这也是隐形战争的一部分。

“克里米亚就是俄罗斯!”

“克里米亚不是俄罗斯!”

临近2014年3月16日全民公投,是否“脱乌入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门前,对峙的两大阵营针锋相对:乌克兰人、鞑靼人挥舞着乌克兰国旗,而俄罗斯族人则举起普京的头像。

踏进2014年的门槛时,积聚于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矛盾像火山一样喷发,而火山口就是独立才二十余年的欧洲面积第二大国——乌克兰,它那“不听话”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数天之内被俄罗斯军事“控制”了。

俄罗斯何以轻取克里米亚?真正的较量不在街头巷尾,战争其实早已开始,只是多数民众对这种沉默无声的战争样式颇感意外。

“带路党”

“这到底是谁家的部队?”

2014年3月2日,欧美颇为流行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上,乌克兰克里米亚“带路党”的图片不胫而走:一名当地居民挥舞着俄罗斯国旗,带领一队俄罗斯士兵进入乌克兰普里佛尔诺耶军事基地附近。

“俄军和克里米亚俄族民兵通过‘警察行动’,以分割包围和武力震慑的方式,将半岛内分散的乌军要塞以及军火库一一拔除。”对此,美国《星条旗报》3月1日描述说。

“带路党”现象,却被俄媒体称为“兵营战役”。俄罗斯文传电讯社报道说,“赫梅利尼茨基”兵营原是乌军一支航空旅的司令部驻地,经过紧张的谈判,该部最终以交出武器为条件,换取人员安全地撤离。

亲俄的克里米亚居民是“兵营战役”的主力。乌克兰海军在克里米亚半岛上有费奥多西亚和巴拉克拉瓦两处基地,2014年2月26日,示威人群开始在基地门前大规模聚集,他们堵在海军基地门口,不让乌军人出门。他们为被困乌军留下两条路:要么效忠克里米亚地方当局,要么就困在兵营甭想出来。

“我没有俄罗斯护照,但我的心属于俄罗斯,这就是我来到这里的理由。”一名巴拉克拉瓦市民将奥迪车停在乌克兰军事基地旁,车窗上插着俄罗斯国旗,后备箱已然打开,塞满慰问俄军士兵的食品。这名典型的“带路党”告诉俄《晨报》记者,在当地居民的指点下,俄军特战队割断了通往巴拉克拉瓦乌海军机关大楼的供电线。

“夺点”过程中,俄军“默默动手”,未开一枪。

俄军上阵也有剑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