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蜕变成了钱 阿布沙耶夫组织前世与今生

阿拉伯语中,阿布沙耶夫意为“持剑者”。自阿布沙耶夫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声称,“只杀士兵,不伤害平民百姓”这是该组织的基本原则。近年来,这群裹着黑头巾的“圣战者”,用行动表明他们是一伙“想钱想疯了的暴徒”。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王乐

靠绑架为生的阿布沙耶夫武装人员。 (AFP/图)

“早在阿布沙耶夫武装组织成立前,菲律宾就是一个绑架事件频发的国家,菲律宾有着传统的‘绑匪文化’。”

“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纪律,也没有政治目标,一些队员沉溺于毒品。一旦有了更好的营生,这些刀尖上嗜血的武装分子就会放下枪杆子。”

阿布沙耶夫不是一个名字,而成了烧杀抢掠的代名词。

最近的受害者,是一名29岁的上海女游客,2014年4月2日,她在马来西亚的一家酒店被掳走。

“这是三百多年前摩洛战争的延续”,阿布沙耶夫组织多次为其绑架行为自我修饰。他们盘踞的菲律宾南部岛屿,已沦为绑架者的天堂。

阿拉伯语中,阿布沙耶夫意为“持剑者”。自阿布沙耶夫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声称,“只杀士兵,不伤害平民百姓”这是该组织的基本原则。近年来,这群裹着黑头巾的“圣战者”,用行动表明他们是一伙“想钱想疯了的暴徒”。

绑架“产业链”

阿布沙耶夫之所以多次绑架成功,除组织严密之外,还实行人质拘禁与赎金谈判分离的策略——参与谈判和赎金交易的人员,均不了解人质的关押情况。

外国人是阿布沙耶夫首要的绑架目标,阿布沙耶夫惯常在夜色掩护下发动攻击。

2000年4月23日清晨,阿布沙耶夫做了最得意、规模最大的一票:在马来西亚西巴丹岛的一处度假村,绑架了21名外国游客及酒店职员。人质被迅速挟持至菲律宾苏禄市,为提高谈判筹码,还残忍地将其中两名菲律宾人质斩首。直到菲律宾政府支付2500万(有一说是2000万)美元的赎金,其他人质数月后得以获释。

此役之后,阿布沙耶夫成员猛增到1200多人,菲律宾警方解释,他们“被极具吸引力的薪水和武器打动了”。

尝到了甜头,阿布沙耶夫组织继续效法巴丹岛的绑架模式。2001年5月27日,菲律宾旅游胜地杜斯帕马斯(Dos Palmas),阿布沙耶夫再次出手,绑架20多人,包括13名菲律宾华人、3名美国游客和4名酒店职员。为提高威胁的可信度,1名游客惨遭斩首。不料,这次绑架案却招来了数千名菲律宾政府军和数百名美军人员的联合围剿。

绑架人质,也被认为是辅助的作战手段,这几成惯例:每当政府军大兵压境,阿布沙耶夫就会出动精锐力量绑架人质,胁迫政府军放松围剿。2012年6月3日,菲律宾政府军围剿其老巢,阿布沙耶夫杀害了巴拉望岛绑架的两名菲律宾人,其中一名人质人头被砍下,扔在闹市街头,以报复政府军在巴西兰省苏米西普镇山区的军事行动。

对阿布沙耶夫而言,绑架和杀害外国人质,既可得到赎金,又能间接对菲律宾政府施压。

“阿布沙耶夫组织九成的资金源自绑架和勒索活动,他们拿到钱后,主要用来购买更多武器、招募新成员或进行贿赂。”总部设在马尼拉的和平、暴力与恐怖主义研究中心的执行总监班劳伊指出。

一条隐秘的绑架“产业链”贯穿东南亚数国: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的旅游胜地,不法分子坑蒙拐骗或直接绑架外国游客或当地富人,除直接索要赎金外,他们有时还会把“肉票”卖给当地武装团伙。最终,落入阿布沙耶夫等组织之手的赎金不菲:菲律宾籍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