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旗舰走过“联合军演时代” “开放性的海权观,要比航母编队更有价值”

“我们最初都是家门口的兵,现在,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中国海军的对外交往,已远远超出一艘军舰所带来的成效。4月22日,《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海军开始参与国际海洋机制的建设。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于阳 王乐

哈尔滨舰。 (CFP/图)

“我们最初都是家门口的兵,现在,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

中国海军的对外交往,已远远超出一艘军舰所带来的成效。4月22日,《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海军开始参与国际海洋机制的建设。

一声长笛,“驶离码头,起航。”

2014年4月23日凌晨,哈尔滨舰舰长石磊一声令下。

哈尔滨舰第一个驶离青岛军港扎入夜色。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文莱等七国军舰螺旋桨先后卷起浪花,开往演习海域,“海上合作-2014”海上军演的序幕由此拉开。

这一天,恰逢中国海军建军65周年,领衔出海演习的旗舰哈尔滨舰又一次进入国人的视野,这艘服役二十年的北海旗舰,此时被赋予了新的战略意义。

这一刻,正在青岛市区召开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现场,依旧在探讨各国海军创设国际海洋机制的话题。

“明星舰”的“联合军演时代”

“我是哈尔滨舰的舰长石磊,欢迎印度军舰来访。”2014年4月21日,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国海军上校伸出手,握住了印度“什瓦利克”号舰长达斯上校的手。海军礼宾舰哈尔滨舰,第一艘停泊在军舰码头,等待外国舰船的来访。

“我该走了,明天演习,今夜出发!”匆匆向南方周末记者告别,2014年4月22日,哈尔滨舰舰长石磊以1.88米的魁梧身材,熟练地穿过狭窄的舷梯。

演习,对于石磊来说,已经是和平年代最熟悉的科目。

从军校毕业到哈尔滨舰任副航海长的第二年,石磊参加了在东南沿海举行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

那次演习,无论是火炮射击还是导弹齐射,无论是鱼雷出击还是深弹投放,无论是对空中目标还是对海上目标,哈尔滨舰打出“满堂彩”,让石磊第一次领略到联合作战的力量。

哈尔滨舰此后在中外联合军演中频繁亮相:2004年,中法海军黄海联合军演;中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2007年,中国首次倡导的三边海上联合军演,哈尔滨舰出现在南太平洋。

“每一项联合演习项目都需要有扎实的训练作为基础,表面上看,对参演军舰的协同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实质上,更加考验两国参演军舰的基础训练水平。”石磊说。

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与世界海军强国的一次次过招中,完成了自己化茧成蝶的成长。

这一轨迹恰逢中国海军走向深蓝。1997年,石磊随海军编队出访美洲四国,哈尔滨舰的第一段航程是从广东湛江出发,奔赴夏威夷。18天的航程中,至少有15天是在大风大浪中颠簸度过的。一路上,石磊浑身不断冒虚汗,他还是得铺开海图,标定方位,仔细琢磨洋流走向、气象状况和海区环境等数据。

如此绘制而出的上百张航海图纸,是中国海军后来频繁穿行该海域的“通行证”。

“当时,中国海军刚刚走出去,别人都拿我们当稀奇古怪(事物)来看待。”石磊说,这对于基层官兵也有相当大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