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兴衰

九鼎抓住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一边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家“上市工厂”,一边又把他们发展成为投资人。这条产业链由此互相咬合,雪球迅速滚大。但当IPO暂停,通道于是突然失去出口。即使IPO重启,九鼎当年的好时光也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难以复返。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九鼎抓住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一边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家“上市工厂”,一边又把他们发展成为投资人。这条产业链由此互相咬合,雪球迅速滚大。

但当IPO暂停,通道于是突然失去出口。即使IPO重启,九鼎当年的好时光也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难以复返。

中小企业“上市工厂”

2007年7月,正值中国A股指数即将突破6000点的空前高位之际,一家名为“北京惠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悄然在北京注册成立。

公司创始人之一吴刚当时还在证监会任职。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向另一位创始人黄晓捷提出的“买点原始股赚钱”这一想法,竟然在短短数年之后,创造出了一家管理资金过百亿元的“本土PE第一股”。

不过,就在九鼎投资成立后不久,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令包括国际私募投资巨头在内的金融机构们损失惨重,中国的PE投资市场也因此而一度陷入低潮。

诞生伊始即逢巨变的九鼎投资,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在市场中寻找着投资机会。时任公司执行总裁的蔡蕾在2009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立一年多九鼎基金“募集超过10亿元的大基金很耗费精力”,不如多募集几个中小规模的基金更加灵活。

此时九鼎管理的五只基金总资金约为20亿元,平均每只基金规模为4至5亿元。但正是这一“小规模募集”的筹资模式,开启了九鼎此后的财富之路。他们抓住了被大型PE机构所忽视的一个群体:中小企业业主。

在其后数年中,九鼎一手抓住中小企业主手中的项目公司进行包装,另一手把他们发展成为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