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朱演铭 好雨知时节

“下雨天,你没带伞。左右是雨、前后也是雨,无论你跑到哪里,雨都在下。如果你纠结于自己雨天没带伞的倒霉,那么你肯定会很痛苦。

为什么你不停下来享受这场雨水呢?雨滴在你的脸上,那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下雨天,你没带伞。左右是雨、前后也是雨,无论你跑到哪里,雨都在下。如果你纠结于自己雨天没带伞的倒霉,那么你肯定会很痛苦。为什么你不停下来享受这场雨水呢?雨滴在你的脸上,那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朱演铭 中国最大酸性水果出口加工商熙可集团CEO、中国首位农商结合理念发起人、中欧校友会农商协会会长、中欧国际商学院客座讲师。 

 

事业困顿时,朱演铭曾想到过死。

1995年,朱演铭回国创业,做起柑橘生意。他将第一批订单、两个集装箱的柑橘罐头样品运至美国,却因质量问题全部被美国最大的食品加工巨头德尔蒙扔到了水里。

1997年的年三十,朱演铭上了普陀山上的普济寺——避开人群的嘈杂,在自律而肃静的修行中度过热闹的年关,是他已经坚持了许久的习惯。

这一年,是他上山的第七年。像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的那样,他在庙里念诵修持、阅藏研法、静坐顿悟,以期摆脱内心无法挣脱的困顿……

他的悟通来得有些突然。山间修行的晚上,洗澡时的清水飞溅到朱演铭身上,他突然变得平静,放下了所有烦恼。 “觉得心口压抑已久的重担就此放下,轻松得像是人一下子飞上了天,又像是在苦海浮沉后终于到达彼岸。”

从寺庙里回到城市,朱演铭重新投入工作,像是借来了什么东风一般,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今天,朱演铭的熙可集团每年卖给德尔蒙的集装箱量已达近万⋯⋯

“在那之后,再也没有碰到过让我想要寻死的困难”,朱演铭说。

水果大王的炼成术

当年的朱演铭,是在普陀山上寻求精神寄托的迷惘者;而今天的朱演铭,则是一位成功人士,中国最大酸性水果出口加工商熙可集团的CEO,人称“水果大王”。

1995年回国创办熙可集团之前,朱演铭曾在美国担任中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二十来岁的他刚进入美国社会三年多,已拿着五十万美金年薪。先是负责与中国企业的谈判,而后又将美国企业招商引资到中国,这个黑眼睛黄皮肤的年轻人,成了美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实现商业合作交流的传声筒。

得益于这段经历,朱演铭看到了中美商业贸易合作的机会,也认识了不少天使投资人。在他们的鼓动下,他决定回到中国创业。一如既往,朱演铭做的是投资,除了最为熟悉的物流,他同时也将商业触角伸向了更开阔的领域——服装、鞋类、医疗……成为“水果大王”则是源自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在鸡尾酒会上认识了来自美国德尔蒙公司的的采购Jim Asahara。得知朱演铭因工作需要经常奔走在中美两地,这个日本人便说起德尔蒙公司打算在中国购买大量橘子罐头,想请他牵个线。“商人是有嗅觉的”,朱演铭一琢磨,发现这里头有着巨大的商机——拿橘子来说,中国出口的要比在西班牙出口的便宜一半。要是在中国做食品加工业,然后将商品往国外出口销售,能有很大的价差利润。2001年起,朱演铭收起自己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开始专注于水果领域,全力进军农业。

当朱演铭开始进入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时,发现想要获得稳定的利润,就必须保证稳定的原料供应,而这与食品的源头——农业息息相关。“在今天的中国,农业很难盈利。所以农村里没有年轻人了,所有的年轻人都在城里打工。”

朱演铭决定将农商结合的理念植入到熙可的发展中。他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其中一个便是农业产品的全供应链管理。一方面,熙可的管理涉及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料的种植、施肥、农药管理,到保鲜分装、仓储物流,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熙可推行的高科技和现代管理制度,也让更多农户参与其中继而获利,实现了农商协作的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解决方案,也是我们中国农业未来的解决方案。”朱演铭在中国城乡生态可持续发展上做的尝试,不断刷新着中国农业的可能。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地派来团队,围绕熙可在重庆的一个城乡统筹项目,做了详细的调研。调研结果被作为成功案例发布,“我希望熙可推行的成功理念,可以真正帮助那些处于三农困境中的发展中国家”, 朱演铭说。

“苦并快乐着”的财富人生

如今,熙可集团每年生产加工的水果数量高达10万吨,约占中国同类产品年出口额的20%,其创新的加工柑橘类产品占据美国市场45%的份额,在英国更高达75%。熙可的客户名单里,不乏可口可乐、亨氏、都乐、百胜等世界知名的食品饮料公司。

但对于公司的经营状况,朱演铭仍然并不满意。“应该说,永远都不会满意。”朱演铭说这是人性所致——永无休止的贪婪和自我膨胀,让人永不满足。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不满足会带来痛苦。我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痛苦里,但我也因此获得了成就感,获得了快乐。”

每日为工作奔忙,号称“苦并快乐着”的朱演铭看上去一点也不苦恼。他算是企业家里边非常潮的类型——合身的西装让他显得英气逼人,眉宇间流露的是成功男人的自信,一头银白色的头发则让他更显睿智。

他时常怀恋许多年前在美国旧金山的时光。工作时努力打拼,闲暇逛渔人码头,游金门公园,看百老汇音乐剧,听爵士乐……回到中国,他却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创业初期的艰难,商业环境的变化,让他措手不及。今天,业已成功的他终于可以顺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朱演铭喜欢和妻子一起,关掉手机,远离互联网,跑到深山老林里躲起来。那一个跟世界刻意保持距离的时刻,是朱演铭生活中的奢侈享受。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赚钱是一种兴趣,一个游戏。”他想要做更有意义的事。“赚钱”这两个功利的字眼,在朱演铭这里有了更多的延伸意义。农商结合理念的提出,给更多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中欧农商协会的创立,促进了农商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作为发起者和总策划,朱演铭还在重庆巴南做着一个新型城市化的示范性项目,探索着未来城乡统筹的更大可能。除此之外,他已经开始着手引进国际著名农商学院人才,“三农的改革最大的瓶颈除了土地,就是人才的缺失。中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农业的发展非常缓慢”,朱演铭将国外最先进的农业科技专业大学人才请到中国,“为我们国家培养人才”。

这些行动,跟“赚钱”关系不大,甚至还得亏钱。但朱演铭乐在其中。“这些事情能带给我金钱以外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能给别人带给乐趣,带来价值。”

happy every moment

有一段时间,朱演铭醉心于内心空灵修行的境界,总想着往后哪儿都不去了,就呆在普陀山,当个终日修佛的和尚。在他看来,佛教不仅是宗教中的一种,还是更深刻的哲学。普陀山上的一个瞬间,解脱了朱演铭当下的所有苦痛。“佛教教会我要放下自我、设身处地”,佛教中获得的智慧,也被朱演铭运用在了商场上的谈判中。“在商业上,同样需要这样的领悟。商场上的合作,一定不是PK,而是寻求共赢。合作的时候,我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自己能获得什么利益,而是我是否能为合作方创造价值、创造利益。如果这个问题我都回答不上来,那么我根本不可能会赢。”

朱演铭说,自己年轻时曾经一度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总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我,觉得未来的世界就是我的。”当时的朱演铭一心想要赢,赢得商战,赢得利益。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让他在后来的工作中遇到了不少痛苦。“没有人会喜欢这样一个骄傲、自我到不可理喻的人。”极端的欲望遭遇失败,带来的是另一个极端的痛苦。朱演铭觉得世间万物不时和自己作对,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为什么困难和痛苦都朝着我来?”无奈之下,他开始潜心修佛,试图通过佛学来让自己释怀。

“佛学让我明白,人生来就必须遭受痛苦,而要将自己从这种困境中解救出来,首先就要接受痛苦的存在。”聊天间,窗外下起雨来,朱演铭便索性从雨开始说起:“下雨天,你没带伞。左右是雨、前后也是雨,无论你跑到哪里,雨都在下。如果你纠结于自己雨天没带伞的倒霉,那么你肯定会很痛苦。为什么你不停下来享受这场雨水呢?雨滴在你的脸上,那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好雨知时节。因了自己深谙选时与机遇的技巧,朱演铭的投资事业才能做大;又是因了佛学这场“好雨”,让朱演铭从内心的修行中知道自己何时该收、何时该放,也明白了低调做人的道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朱演铭用happy every moment来形容自己如今的人生追求。他强调,不是enjoy,而是happy。“enjoy是一个动作,happy是一种状态。结婚你很happy,不结婚你也很happy;成功让你happy,不成功也能让你happy。分分秒秒、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种happy的状态,是很不容易的。追求每时每刻的happy,这就是我生活中的意义。”

“要是能把我这种快乐带给周遭的人,让他们也时刻处于快乐的状态,那就更棒了!”朱演铭琢磨着,等自己以后空闲下来,就在城市中心做一个讲堂,不谈经商智慧,也不谈管理之道,就以“禅”为题,聊聊人生的得失,说说生活的感悟。“不仅仅是弘扬佛法,而是通过这样的交流,去开导当下年轻人的疑惑,解决他们心里的一些困难,让他们happy起来。”

 

 

[朱演铭自述]

作为成冬青的曾经

我很喜欢电影。一有时间,我就去看电影。《末代皇帝》我看了十五遍。我还打算退休之后,就去做一份电影的事业——投资电影,或者去做电影制片。去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是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在电影里的经历,和我当年非常相像。看电影的时候,甚至有一瞬间觉得那个戴眼镜的成冬青就是我,就电影里以俞敏洪为原型那个。

我的第一桶金也是做教育来的。当年我准备出国,英语学得特别用心,后来托福考试我考了很高的分数,就错了一道题。于是就有人来请我教英文。我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现台下坐着一批我当年的高中同学——高中的时候,我的英语是全班最差的;但那天,我的高中同学却变成了我的学生。突然很恍惚,那种感觉不是骄傲,而是感到奇怪,怀疑眼前的一切。我想当时讲台下的那些同学,感受应该也和我差不多。

成冬青走过的路,就是我当年走过的路。只不过我后来真的就出国了,而他没有。成冬青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品牌,电影里被他折服的那些人,都是为他的品牌所倾倒。你曾经做过些什么?你在你的圈子里是否成功?这些答案会给你的未来留下印记。人们通过这个印记,去印证你的信誉。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名字、品牌,就是他对这个社会和周遭的人的一个承诺。这个承诺包括你和周边人的关系。名字是一个LOGO,它不仅仅是你的姓名那么简单,它还包含你的关系、你的性格、你的一点一滴、你做的每件事情,以及你是否讨人喜欢。时间的长河当中,你所处的环境和事物都会变化,但千万不要忘记,你做过的事情会在别人脑子里被牢牢记住,而这些记忆在影响着你的品牌。你必须好好保护它、呵护它。

坚持很重要。成功不是靠嘴说出来的,一定要去思考、去做,用你的行为而不是语言。要忽悠人很容易,但要做好一件事不容易。滚动的石头永远黏不起青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