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成《纸牌屋》,还是拍成纪录片?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如何讲述邓小平

在官方的介绍中,该剧“全景式描述了1976-1984年的邓小平”。媒体报道风传它将“首次展现1976年以来的高层政治斗争”,“华国锋、胡耀邦,据说还有赵紫阳等政治人物的罕见出场”。人们拿起放大镜,把历史细节一条条拿出来解剖对照,同时又希望从剧中找到像《纸牌屋》一类美剧的味道。

责任编辑:李宏宇 李晓婷 实习生 何艾琳

邓小平的痰盂举世闻名。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邓小平坐下的几乎每一个座椅旁,都会放置一个白色的痰盂。 (剧组供图/图)

1976-1984,中国在那段时期的一切都在成为话题。人们拿起放大镜,把历史细节一条条拿出来解剖对照,同时又希望从剧中找到像《纸牌屋》一类美剧的味道。

对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而言,是尽量逼近真实为大,还是争取自由发挥空间,好看为先?这是个问题。

导演吴子牛在邓小平家中见到了那只低矮的白色搪瓷痰盂。邓小平曾说过,我这个人有三个缺点,抽烟、喝酒、吐痰。邓小平的“白色痰盂”十分有名。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李光耀政府特地为他准备了青花瓷的痰盂;1979年访美时,卡特政府特意订购一批黄铜痰盂,摆放在白宫的会客厅、走廊。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邓小平坐下的几乎每一个座椅旁,都会放置一个白色的痰盂。写到出访新加坡,还表现了李光耀送痰盂的细节。

马少骅一口痰也没敢往痰盂里吐。他是剧中邓小平的扮演者。展现领导人的缺点是不受鼓励的,其他人感觉小平还是精神一些为好。马少骅觉得有些遗憾。“我大胆说,如果我们拍邓小平,条件允许,放得更开的话,会更精彩。人不是完人,金不是赤金,有一些小小的瑕疵,并不会影响他的伟大,相反,会更增加他的光辉和可爱。”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甚至在2014年8月8日由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前,主旋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对它的讨论远远溢出了电视剧本身。这部剧筹拍7年,2013年4月,剧本才由广电总局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同年8月,它过了最后一道关——中央办公厅,这部剧正式立项。最初的剧名叫《邓小平》,在最后一刻改成《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在官方的介绍中,《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全景式描述了1976-1984年的邓小平”。吸引眼球的首先是它的尺度,媒体报道风传它将“首次展现1976年以来的高层政治斗争”、“触及以往很少触及的题材”、“华国锋、胡耀邦,据说还有赵紫阳等政治人物的罕见出场”。西方媒体还试图从这部电视剧中读出现任中国政府的风向标。“习近平政府正在将反腐败描述为邓小平留给中国的一项遗产,以此来提高中国当前这场反腐运动的合法性。”《好莱坞报道》这样写道。

化装师王希钟2003年曾为电影《邓小平》做特型,导演要求他把剧中邓小平化得“外形很老”,意图产生一种对比:邓小平越来越苍老,像老奶奶、老妈妈,但共和国越来越年轻。到了电视剧“邓小平”,领导则不希望把邓小平处理得太苍老。 (剧组供图/图)

安度晚年还是再干二十年

电视剧第一集,毛泽东逝世第27天,粉碎“四人帮”前夜,镜头拉向北京宽街家中的邓小平。他和夫人卓琳从地震棚端来一盆兑好的温水,给瘫痪在床的儿子邓朴方擦身体。

原剧本中,这场戏本是放在第三、四场,但吴子牛坚持把它放在第一场。把邓小平置于一个普通父亲的位置,“就是为了一点——控诉。邓朴方身上被文化大革命残害的烙印是永远无法被擦洗掉的。如果你的亲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甚至被迫害致死,也许就不会觉得这是煽情了。”吴子牛说。

对于“文革”,1951年出生的吴子牛“有话要说”。&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