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国十条”周年,最权威专家组预警:京津冀治霾计划将落空

即使全面落实现有的减排政策,京津冀依然难以完成“大气国十条”任务。目前,曾参编“国十条”的权威专家已发出预警。但全国其他地方独缺这种“沙盘推演”,各地治霾方案几乎都是仓促而就,“心里没底”是多地环保官员的共同感受。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孙然 杨国要 李雅娟

北京民众何时能不在雾霾中看升旗? (东方IC/图)

即使全面落实现有的减排政策,京津冀依然难以完成“大气国十条”任务。目前,曾参编“国十条”的权威专家已发出预警。

这是珍贵的预警信息,但全国其他地方独缺这种“沙盘推演”。更令人担忧的是,各地治霾方案几乎都是仓促而就,“心里没底”是多地环保官员的共同感受。

2014年初的北京市两会上,据媒体报道,市长王安顺谈及雾霾严重性:“中央领导说,2017年实现不了空气治理就‘提头来见’。”

虽为玩笑话,但最近一份权威报告披露,如措施不加码,到2017年,京津冀真的无法完成治霾任务。

这是清华大学与中国清洁空气联盟联合撰写的报告。报告出炉之际,恰好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国十条”)实施一年时间。

“我们相当于做了沙盘推演,发现目前战略不行,不能掉以轻心了,要给政府一个警示。”报告作者之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说。

勿论争议,这无疑是难得的预警信息,但全国很多地区并无类似的“沙盘推演”。更令人担忧的是,全国及各地陆续出台的治霾方案几乎都是仓促而就。南方周末记者在这一年间的相关报道采访发现,“心里没底”是多地环保官员的共同感受。

“领导着急了”

为了聊点“空气”,2014年6月30日,由河北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带队的政府考察团,在参观了清华大学互联网等高精尖实验室之后,特地去到了环境学院。意想不到的是,一众官员在那里谈了一个多小时,在一些专家看来,现场气氛甚至有些紧张。

双方谈论的,是一份《基于“大气十条”的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效果评估》(以下简称《评估》)。

这是一份历时已一年的研究报告。2013年9月,作为全国治霾5年计划的重磅方案,“大气国十条”甫一颁布,贺克斌团队即着手准备“算账”。

算法是,针对“大气国十条”和京津冀三地发布的配套计划,研究者将具体治理措施参数化,构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污染物削减了多少,再运用空气质量模型进行定量评估,空气质量随之改善了多少。

“大气国十条”对于京津冀区域的硬性要求是:到2017年,京津冀PM2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