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烟火背后

《蔡国强:九级浪》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人物:蔡国强、葛剑雄、任志强、李立伟等

大型装置作品《九级浪》

 8月8日下午5时,随着一声巨响,上海黄浦江上空顿时烟雾弥漫,一场名为“白天焰火”的烟火行为艺术表演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的江边绽放。这是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也正式拉开了《九级浪》展览的帷幕。

烟火绽放前一个小时,来自全国一百多家主流媒体踊跃地从四面八方聚在上海参加展览新闻发布会,他们坐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大厅蔡国强的《九级浪》作品前,等待蔡国强的到来。

讲故事的蔡国强

《九级浪》是件大型装置作品,一艘巨型的饱经风霜的渔船上,老虎、熊猫、骆驼等99只仿真动物耷拉着脑袋,好像在时代的大风浪里晕了头,情景有点像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是受来自俄罗斯画家艾伊瓦佐夫斯基的同名油画启发—表现海难中涛天大浪盖顶,人们迎着千钧一发的危机前行。

在这个作品前举办新闻发布会,格调甚高。媒体被安排坐在作品前方的阶梯上,整整15排,中间特意为摄影师留出一个空道。在一大群助手的簇拥下,蔡国强与该馆馆长龚彦出现在媒体面前。

蔡国强先生和龚彦馆长

采访过蔡国强的记者都知道,他曾说过要把媒体当朋友,因为“媒体搭建我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他接待媒体态度和气,不耍大牌艺术家脾性,而每次活动的展览新闻稿详细丰富,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人沉浸其中,以至于有媒体人形容他是“记者的知音,超能说”。

比如,2013年11月蔡国强在澳洲昆士兰美术馆暨现代美术馆的《归去来兮》开幕当天的全球新闻发布会上,他率先以“今天来了很多中国媒体,以致我不敢乱说话”这句开场白缓解了传统新闻发布会的肃冷气氛。接下来,蔡国强说起了自己与昆士兰美术馆的渊源,其间笑点多多,记者会显得非常热闹。

《九级浪》架设于黄浦江上

一如既往,在《九级浪》新闻发布会上,蔡国强强调了上海与他的渊源。他将自己2001年首次与上海政府打交道、为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创作的过程写成故事发给媒体。他不忌讳谈失败,甚至多次提到这些笑中带泪的故事:“2001年,我为美术馆个展提出在黄浦江上炸一座伸向云朵的‘天梯’。策展人联系了电视台,想找他们合作,通过他们的力量实现。电视台正好在为APEC晚会方案苦恼。因缘际会,我被‘送货上门’……最要命的是纽约9·11发生!布什总统还来出席,但他的上空不能有飞行器。拉动‘天梯’上天的汽艇说没就都没了……我唯一安慰的是引进国外理念—至少把纳税人的钱用好,放一场漂亮的焰火吧。”

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的茨万发现,听他人讲故事自然也会对我们的大脑产生影响,故事还能操控我们的感觉,“我们不仅通过自己大脑讲故事来了解自身,在听他人讲故事时还融进了别人的故事中,俨然把自己当成别人故事中的主人公。”

因此,当把自己形容为艺术展览烫手山芋的蔡国强,讲述成名路上的曲折故事时,更容易获得观众共鸣。媒体通过笔头,把这些故事传递给五湖四海的读者,蔡国强的知名度也随之飙升。

雨中的白天焰火

下午五点整,前来欣赏“白天焰火”烟火行为艺术表演的观众,挤满了黄浦江专门搭建的平台。除了许多媒体人士外,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香港M+美术馆馆长李立伟、上海外滩美术馆的馆长等文化艺术圈内人士都受邀前来。

从香港过来的李立伟一见到蔡国强,就来了个深深的拥抱,因为蔡国强要操纵烟火的程序,二人来不及多说一句话,只能在烟火过后的晚宴上相互寒暄。

无论是展览抑或是户外的烟火演出,因严格控制人数,观众必须持有门票才能进入。蔡国强家乡泉州的官员受邀前来见证这个重要时刻,一下飞机就赶过来的他还没来得及拿门票,还需要通过泉州的记者接洽,才能顺利进入。

当天下着毛毛细雨,和观众一样站在江边的嘉宾也被雨水打湿。但所有人都非常体谅一个大型展览前出现招待不周的细枝末节。当看到黄浦江中央停着一条由三条大船拼成的、装满烟火炸药的长船,所有人都在期待并热烈讨论着,“一会将见到什么样的景象?”

“整场白天焰火将大自然拟人化,分成挽歌、追忆、慰藉三幕。第一幕,壮烈的黑白烟花束、瀑布打开序幕,犹如送行的队伍,诵叙人生如歌、悲欣交集的情怀。第二幕是对往事的回忆,以漫天斑斓的颜色烟雾回顾人生往事、岁月如梭,往复的滚滚烟花,激起万千情谊和思绪;第三幕表现人们心中对生命所怀希望的温暖。以漫天‘彩菊’、‘白菊’等高空烟弹开始,齐射短促有力,最后突然加速,打出满天‘黄柳’,柠檬黄色激烈浓郁、历久不息,在缓缓落下中结束。”蔡国强站在远处,为观众耐心讲解、一一答疑。

随着一声巨响,上海黄浦江上空顿时烟雾弥漫。烟火自船上升起划过上空的8分钟,一会营造出一幅黑白水墨画,一会打出漫天花花草草,优雅静美,观众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摄,也有情侣在此情此景下拥抱起来。

蔡国强对现场宏大制作的把握,缘于他舞台艺术专业出身的背景。在不少人看来,他善于利用“中国符号”或者东方文化元素。其实,无论是蔡国强,还是徐冰、黄永、谷文达等艺术家,在他们进入西方美术界之前,中国的文化身份对他们很重要。

从1993年开始,蔡国强就创作出《龙来了!》、《收租院》等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作品。以《龙来了!》为例,他将像火箭的木箱悬挂在空中,在每筒的尾段加上一面小小的五星旗,还有扇叶轻轻地吹动,像火箭的动力,意思是指中国经济开始迅猛起飞,对其它国家会是一个威胁吗?这个作品让他在西方走红,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艺术的期待与想象。

有趣的是,当以这种中国身份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同后,蔡国强又开始在中国“贩卖”自己的国际身份。2001年,蔡国强回到中国,设计APEC大型景观焰火表演,之后他的艺术足迹正式涉及到国内,其中就包括中国人家喻户晓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脚印”。

这时,他的身份发生改变—他是作为一个在西方获得成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回来的。对于身份的运用自如,使他能顺利能将艺术与权力、资本结合起来,在各地频繁举办展览。据了解,2012年与杭州政府合作的“炸西湖”项目,当地花了几百万的费用请蔡国强围绕杭州旅游景点来创作,最后蔡在画布上炸出了西湖、钱塘江、雷峰塔等图案。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