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治理(7)】被冤枉的法家

韩非子讲国家的制度和法律要有权威,并且这个权威一定要有个切实的落脚点,这不错。问题是,如果这个落脚点,即他的绝对君主,不奉公守法,我们有什么办法?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王庆峰 杨昊

(向春/图)

韩非子讲国家的制度和法律要有权威,并且这个权威一定要有个切实的落脚点,这不错。问题是,如果这个落脚点,即他的绝对君主,不奉公守法,我们有什么办法?

前面的一系列文章,论述了“封建专制”乃是污名传统,面对现代性问题的儒家,可以拥抱法治,并能从内政(精英与民意的混合政体)到国家认同乃至外交,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新的、更好的政治模式。

为儒家辩护,一个常用的策略是把专制归于法家。但是,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两个最重要的法家,商鞅(实践上最重要的法家)与韩非子(理论上最重要的法家),乃至得了千古骂名的秦始皇,我们会发现,用法家与秦始皇来咒骂一些中国历史上的专制君主及其暴行,这真的是对法家与秦始皇的莫大侮辱!下面,让我们从《韩非子》出发,看看法家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法家新秩序:砍庄稼和砍脑袋

面对封建贵族体制瓦解的世界,如果儒家还是打着保守的旗号干着革命的事业(即用着周代的用语如圣人、君子等等,但把它们都变了意思;似乎要恢复封建式的天下秩序,但各级统治者被儒家的贤能而非血缘意义上的贵族所充当,以仁来取代周天子,成为国际秩序的最终仲裁者),法家是连保守的旗号都不要了。

在没有贵族的平等世界里面,法家坚定地拥抱平等,包括法律面前(除了君主以外)人人平等,以及在不分亲疏贵贱的情况下选拔人才。并且,他们意识到周礼和儒家的道德都不再能整合广土众民的大国,因为它们只适用于贵族或者士人的小群体。大群体里面,道德永远是多元的。韩非子其实给出了政治思想史上最早的道德多元性的论辩。

但是,与当代自由主义者关心的保护多元性不同,他更关心如何统一国家,尤其是他贫弱的韩国。就他看来,广土众民的国家,只能通过人民都能理解并服膺的东西来管理,即(趋)利(避)害。看看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功利主义流派,其以功利替代道德,动机如出一辙。

既然所有人都趋利避害,国家就可以通过赏罚二柄来驱使人民做国家需要的事情。国家所需要的,就是经济与军事的强大。在农业为基础的经济里,这就意味着国家只应该关心两件事情,即耕战,也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