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病毒猎杀肿瘤

一些病毒在经过特殊的改造后,能有效地感染、破坏人体内的肿瘤,但对健康组织没有明显损伤。目前已有十余种抗肿瘤病毒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它们可以作为单独的疗法,或者与现有的疗法联用。

责任编辑:朱力远

对一些癌症患者来说,经过改造的抗癌病毒如同“神药”,而研究人员眼下的任务,是使之尽善尽美。 (环球科学供图/图)

一些病毒在经过特殊的改造后,能有效地感染、破坏人体内的肿瘤,但对健康组织没有明显损伤。目前已有十余种抗肿瘤病毒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它们可以作为单独的疗法,或者与现有的疗法联用。

1904年,意大利的一位妇女遭遇了两件威胁生命的事:先是被诊断出宫颈癌,后又被狗咬伤。医生为她注射了狂犬疫苗,而她那“大得不可思议”的肿瘤紧跟着消失了。直到1912年,她体内都没有再出现过肿瘤。

此后不久,其他几个患有宫颈癌的意大利妇女也注射了这种疫苗——一种减毒的狂犬病毒。尼古拉·德帕斯(Nicola De Pace)在1910年写了一篇报道,对疫苗的疗效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一些患者身上的肿瘤缩小了——这可能是因为病毒以某种方式杀灭了癌细胞。不过,这些患者最终都死于癌症复发。

新的疗法

患者终究未能幸免,但一个新的概念从此诞生——利用能杀死恶性癌细胞的病毒来治疗癌症,即现在所说的“溶瘤病毒疗法”(oncolytic virotherapy)。研究人员已在实验室的动物模型中获得了一些成功,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临床试验中的病人,仅有部分能对药物产生应答,治愈病例更是十分罕有,溶瘤病毒疗法因此一直处在癌症研究的次要位置。这种疗法自身也面临诸多困境:人们还不清楚溶瘤病毒的作用机制,也不知道怎样使用病毒来治疗肿瘤;科学家也缺少能改造出更有效的病毒株的工具,并且,医生往往不愿用病原体去感染患者。医生更青睐毒物(即化疗药物),而非微生物,这主要是因为化疗药物让他们觉得“更安全”,也因为他们对化疗药物的理解得更透彻。

然而,今时已大不同于往日。自上世纪90年代起,研究人员对癌症和病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获得了操作基因的工具,进而逐渐揭示了病毒攻击癌细胞的具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