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幻,站在明日边缘

一些军事科幻大片中的未来武器,与其说是未来军事科技创新的造梦空间,还不如说是一场对国际装备研发方向和军事理念的代言。

责任编辑:姚忆江 助理编辑 刘雨桦 实习生 李思文

军事科幻大片的武器其实离我们现实并不遥远。 (何籽/图)

军事科幻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背后,有不容忽视的现实科学基础和根基。

一些军事科幻大片中的未来武器,与其说是未来军事科技创新的造梦空间,还不如说是一场对国际装备研发方向和军事理念的代言。

“你觉得你的世界安全吗?醒醒吧,别被舒适的谎言欺骗了。”

备受瞩目的《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虽然要在2015年12月18日才在美国上映,但预告片早已和观众见面,片中响起星战经典配乐,暗黑的原力卷土重来,一场邪恶帝国与共和国的光剑大战呼之欲出……

耐人寻味的是,此时,一些出现在1977年《星球大战:新希望》中的科幻角色,如今已成现实。比如只能发出“哔哔”声的机械维修小能手r2-d2,美国宇航局开发出一款负责在微重力下执行设备组装、卫星维修任务的机器人,和r2-d2非常相似。

事实上,除了绝妙的视听感受和紧张跌宕的剧情,观众对军事科幻电影爱不释手的另一个原因,正是影片中不时出现的奇思妙想和鬼马行空的未来武器。

从早期星战中的激光剑、007的钢笔枪,到《黑衣人》的记忆消除器、钢铁侠的动力金属战甲,再到《环太平洋》的打怪兽“神器”机甲战士、《美国队长2》的空天母舰……科幻元素的注入,让这些琳琅满目的酷炫兵器看起来势不可挡、所向披靡,让观众脑洞大开。

军事科幻为什么这么火?

“科幻和科学之间是双向交易”

一直以来,人类对科幻和科学、现实之间的互动多有研究探讨。“科幻和科学之间是双向交易。”霍金曾这样说。

历史上,科幻作品开启科学发现之路的例子并不鲜见。法国的凡尔纳、英国的威尔斯、美国的阿西莫夫……从一百多年前甚至更早期的科幻小说家留下的作品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某些预言和今天的现实惊人地相似。

“杜拉库图斯喝了一些可以让他昏睡的药,在到达月亮和地球引力的平衡点之后,就慢慢地滑向月亮。”科幻作家开普勒在他于17世纪初撰写的小说《梦》中这样描绘到,由此可见,当时开普勒就明白了月亮和地球会产生引力,他可算是最早期的万有引力预言家。

而最成功的预言家,要数凡尔纳。他在《海底两万里》中预言:世界将出现一种依靠海洋动力的水下工具,1869年,潜水艇果真问世。还有他的《环绕月球》,人类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就实现了。

“上述是具有前瞻性的一类科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