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还是中国国情?主动脉支架:主动“卖”支架?

在某所三甲医院,介入两个支架是常规放置的数目,进口支架一个7万~8万元,国产则是4万~5万元,但“大医院几乎不会用国产的”。一台介入手术下来,器械公司会将材料费用的20%-30%回款给医院

责任编辑:蒋昕捷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唐欢 杨凯奇

孙立忠教授治疗A型夹层的“孙氏手术”吸引了国外专家的观摩,并取得了世界认可。但在B型夹层治疗上,中西方在是否需要用支架上并不统一。 (受访者供图/图)

尽管国际主流医学指南并未将支架作为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但国内却已开始广泛应用。一旦患病,除了开胸动大手术置换人工血管,支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有的病人支架做得不好,三年后要重新手术。但如果当时不做支架,可能命都没有了。那他当时应不应该做呢?”

血管外科医生王宁进修了半年后,主动找到媒体,希望公开讨论一下“主动脉支架的秘密”。

他进修的这家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著称,每年开展各类心脏手术近万例。王宁认为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病的支架在国内普遍被“滥用”(编者注:人们通常说的心脏支架是冠状动脉支架,用于冠心病治疗)

主动脉夹层——这个略显生僻的名词是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它的病死率很高,21%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到达医院前已告不治,如果没有合适的治疗,发病6小时内的死亡率超过两成,48小时内死亡高达50%。中国也是主动脉夹层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该病曾是血管外科的最棘手的危险病种之一。直到1970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将夹层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起病部位的不同,国际上将靠近心脏,累及升主动脉者的称为A型夹层,而仅限于降主动脉的则称为B型夹层。各国医生都认可A型夹层需要立刻进行急诊手术。而B型夹层则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王宁的质疑就源于此。在欧美医疗规范里,B型夹层,若病情尚稳定,没有并发症,首选保守治疗,以药物控制血压和疼痛为主。而在中国,B型夹层的首选方法则是放置腔内覆膜支架(TEVAR),这种手术虽然创伤小,但长期效果追踪不足,医疗费用不菲。

究竟是中国夹层支架手术的水平领先于世界,还是出现了新的滥用趋势?

小医生的质疑

作为一名进修大夫,王宁并不会去处理主动脉夹层病人,因为该病的凶险和极高的手术要求,各大医院设有专业团队来处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