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所有东西都给年轻人茅盾文学奖评委谈茅奖

评委陈晓明强调茅盾文学奖应该是“终身成就奖”,40%授予作品,60%授予作家的声望。如果不是这样,“文学会变得不公平”。

责任编辑:袁蕾 李晓婷实习生 冯浩鹏 吴碧影 张冉婷

 

2015年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公布,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为本届五位获奖作家:金宇澄、王蒙、格非、李佩甫、苏童。 (本报资料图丨CFP/图)

评委陈晓明强调茅盾文学奖应该是“终身成就奖”,40%授予作品,60%授予作家的声望。如果不是这样,“文学会变得不公平”。

“过去评茅奖评过的很多作品,作家根本不是一个好的作家,一部作品就获奖了,多少年作家也默默无闻,作品也默默无闻,这是一种我觉得不太正常的现象。”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陈晓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他看来,茅盾文学奖应该是一个终身成就奖。

陈晓明是当代文学批评家、北大中文系教授,这是他第三次担任茅奖评委。这并不多见。茅盾文学奖评委更替频繁,历史上共有162人担任过评委,其中参加过两届以上的只有10人。

请更多的评委,是为了完成更加艰巨的工作量,第九届参选作品高达252部。通读这些作品,陈晓明靠的是四年来的“零存整取”,“入围的重要作品我都读过,还为其中二三十部写过评论”。

长未必好,独特才是好

南方周末:相比以往几届茅奖,这一届的获奖结果,受到争议是比较少的,有人认为终于回归到对作品本身的讨论了,你同意吗?

陈晓明:对,甚至可以这么说,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奖项能像茅奖评奖这么严格、这么严密、这么谨慎、这么公正。62个评委,评委会主任还不参与投票,谁也没有办法去左右谁,而且作协没有任何的要求把谁评上,都是评委自己讨论。规则和标准就放在那里,你就评吧。

南方周末:本届得票数最高的是格非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