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地理】伊拉克历险记

“在伊拉克,每个人就好像风中飘零的叶子,被无数种不可控的力量支配着,个人的努力,没有任何作用——那种对命运的无力感,随着旅行的进程越发浓重。

责任编辑:杨嘉敏

刘拓在乌尔古城。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2015年7月,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拓只身赴伊拉克旅行,途中被伊拉克军人扣押14天,惊动中国驻伊使馆,随后被释放,回国后一度在社交网络销声匿迹。时隔4个月后,刘拓首次讲述了他的经历。

——编者

“在伊拉克,每个人就好像风中飘零的叶子,被无数种不可控的力量支配着,个人的努力,没有任何作用——那种对命运的无力感,随着旅行的进程越发浓重。

曾站在土耳其马尔丁的老城里向南眺望,延伸开去,美索不达米亚、幼发拉底、底格里斯,这些因为拗口而透露着神秘但伟大的名字,将伴随着镜面般的两河平原直到1500公里以外的波斯湾——它们和伊拉克这个充斥着战乱的国家联系在一起。身在马尔丁的我,和两河文明咫尺之遥,却可望而不可即。

随着突然崛起的“伊斯兰国”,更让人丧失了等待局势好转的希望。尼姆鲁德、尼尼微、哈特拉,这些拟定游览名单时还完好的古迹,在一段段由IS发布的视频中化为齑粉,这对学习考古的学生来讲,都是让人肝肠寸断的煎熬。幸而伊拉克南部地区虽然时常遭受恐怖袭击,毕竟未陷入叙利亚那样的内战状态;而且,伊拉克政府为了宣示对抗“伊斯兰国”的决心,还毅然重开了关闭12年之久的国家博物馆。借着这个契机,我在做了半年的准备之后,选择比较安全的夏季斋月向巴格达进发了。

巴格达:曲折开端

前往巴格达,我选择从德黑兰转机。夏日的中东,万里无云。由东向西,扎格罗斯山的峰峦从机翼下消失,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铺展开来。飞机持续下降,一条曲折的河流从天边缓缓移动到眼前。我不由得惊叫起来——这就是底格里斯!飞机平稳降落在河西的巴格达机场,机舱内响起热烈的掌声,人们齐声念起赞颂安拉的经文——这一场景在之后乘坐汽车、火车时出现了很多次。

走出机场大门,一股热浪几乎将人掀翻。虽然之前有过心理准备,但是巴格达夏季50摄氏度的高温,不身处其中很难想象,好像三米之外燃起熊熊大火,风还从着火处往人身上吹。

已经是下午五点,我找了一辆的士进城。路途的艰难远远出乎我和出租车司机的想象——巴格达路边检查点实在太多。在城郊,大概三四公里就有一个;进了城区,不到一公里就有一个。本以为拿着人畜无害的中国护照就可以轻松通过,却带来不少意想不到的麻烦。因为参与“伊斯兰国”的人员有大量来自中亚地区,外貌特征和中国人区别不大。于是每一个检查点都要对护照和签证页的真伪反复查验,有的甚至要把我关进小黑屋,等待上级的指示。这种怀疑虽然靠我持续不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