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谈判:务实但缓慢巴黎大会:“完美是敌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二分”局势,自主贡献体现了各个国家的减排计划,“universal(全体性)”成为会场的高频词。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赵雅 藏文婷

会场外,由于暴恐,气候谈判例牌的抗议换成了“鞋子”抗议。会场内,气氛比以往要显得务实。 (东方IC/图)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二分”局势,自主贡献体现了各个国家的减排计划,“universal(全体性)”成为会场的高频词。

2015年12月8日,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的第一天,远在万里之外的巴黎气候谈判大会上的中国代表团显然感到了压力。当地时间下午3点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直接被外媒问起,面对北京的红色预警,中国代表团有什么反应。

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2015年在巴黎举行,即便被恐怖袭击的阴影笼罩,巴黎依旧迎来了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近一百五十名国家领导人出席。

这凸显了巴黎大会的重要性。如同会场的中文标语“欢迎您专程前来保护地球”——来自近两百个国家的谈判代表要在两周的会期内,就2020年之后全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巴黎协议”。

上一次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出席的谈判是2009年的丹麦哥本哈根大会。6年后,186个国家提交自主减排贡献方案(INDC),一系列双边协议的事先签订,巴黎大会被寄予众望,中国代表团也扮演了更积极的角色。

谈判一开始没有声泪俱下的诗歌朗诵,参加了历届大会的一环保团体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