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最可能爱他的人,变成了最恨他的人

我的报道中,接触死亡的并不多。坦白说,接触杀人犯是第一次。我有一些好奇,比如要有怎样的经历和处境,才会使一个人对他人动下杀念?

父母出殡后,家中贴的挽联。 (陈露/图)

我的报道中,接触死亡的并不多。坦白说,接触杀人犯是第一次。我有一些好奇,比如要有怎样的经历和处境,才会使一个人对他人动下杀念?同时也担忧,对自己家弟弟杀死三位家人的“大家丑”,李家人会跟我说多少呢?

“知道”(nz_zhidao)带你跟随记者脚步,揭开这位杀人犯背后给家庭带来的痛与伤。

前情回顾:

时隔四年,这个熟谙《资本论》和《三国演义》的男人再次杀死了自己的亲人。上一次是嫂子,这一次是亲生父母。上一次惨案发生后,他在司法部门和家庭间被“推来推去”,直至悲剧再度降临。

他是村里的“帅小伙”、吉他弹得好、脑瓜子聪明;精神病、杀死嫂子、四年牢狱、弑父杀母,当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错位又真实。

法律机器再次启动,留下的危机却依然没有解除。这一切,真的无法避免吗?

(《谁来阻止他再度杀死亲人?》报道刊登于2015年12月3日的南方周末。)

记者手记:

去陕西渭南采访杀人犯李宁之前,我的心情很复杂。

一部分是来自技术上的,网上对此事件的报道有限,当地华商报同行又跟我说,当地政府、公安、法院等部门对这件事“讳莫如深”,“毕竟不是光彩的事,都不愿意多讲”。从广州到达西安已是晚上十一点,无法当天赶到渭南,我落脚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