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肥乡:互助养老,安享晚年?

“老人的生活环境不会发生改变,他们与子女的供养关系依旧未变。唯一变化的是他们能够实现自由组织,能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乡邻在一起生活。”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张小莲 于亚妮

每一名老人在幸福院都有自己的卧室。 (林评/图)

“老人的生活环境不会发生改变,他们与子女的供养关系依旧未变。唯一变化的是他们能够实现自由组织,能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乡邻在一起生活。”

农村互助养老机构既不是法律主体也不是民事主体,由于先天不足,直接决定了它无法取得国家财政和政策上的明确扶持,地位比较尴尬,在实际推广中力度还远远不足。

“今年过年不回家,我们就在这里过。”年逾80岁的张喜凤说,以往每年大年初一,晚辈们都来“幸福院”拜年,“暖和、热闹。”

2006年,张喜凤是第一个入住“幸福院”的老人。九年间,河北邯郸肥乡县共建起了240个大大小小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当地政府试图通过推广这一互助式养老模式,为农村养老困局探寻出路。

而纷至沓来的社会赞许与民间争议,将“肥乡模式”推至风口浪尖。此后两三年,“互助养老”开始在中国乡间、城市社区遍地生长。2012年3月,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邯郸举行,“肥乡样本”随之被赋予示范意义,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得以关注和推广。在养老话题陷入多重困局的当下,“肥乡模式”似乎正在为传统“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养老选择。

不过,在多位研究学者看来,农村互助养老实属一种无奈的“创新”之举,“肥乡模式”是否具有普遍的可复制性仍有待观察。

家门口的养老院

今年80岁的刘淑珍说,自己如果没有住进“幸福院”,可能早就没了,“好房子住不惯,在这里住着舒坦”。

肥乡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冀南黑龙港流域,辖3镇6乡,265个行政村,总面积503平方公里,人口39.3万,是省级财政困难县。在肥乡,60岁以上的老人有4.39万人,其中单身老人1.3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29.6%。

“老人的生活环境不会发生改变,他们与子女的供养关系依旧未变。唯一变化的是他们能够实现自由组织,能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乡邻在一起生活。”肥乡县前屯村互助“幸福院”院长蔡清洋觉得,“幸福院”点亮了独居老人的晚景生活。

该县民政局老龄办主任杨振红说,“幸福院”与传统养老院最大的一个不同,是它们坐落在村子里,离老人的家都很近,大多是几步路的事,基本上和在家里生活一样。在农村人的道德观念里,不赡养老人就算不孝,让老人“离家”住进养老院,感觉是子女抛弃了他们。可现实的情况是,在解决当地独居老人养老的问题上,原本财政困难的肥乡没有足够财力,县里只能另寻出路。

“全县一共有7家敬老院,其中民办养老机构2家,无法满足和覆盖农村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肥乡县民政局副局长杨明刚说,县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